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2篇
  免费   9篇
  67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533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348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徐炳三 《民国档案》2016,(3):111-118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基督界发表了大量反战和平言论,并在实践上作出中日和解的尝试。但多数人并未认清日本对外战争的非正义性,他们反对的只是战争本身,而非制造战争的日本政府。这种不纯粹的和平言行本质上与真正的和平主义相去甚远,且缺乏稳定性。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基督教界之所以迅速转向支持侵略,直接诱因固然是日本政府的高压政策和舆论蒙蔽,但更重要的是民族主义语境下日本基督徒的自主选择。这种情形在日本宗教界具有普遍性,反映出战时日本宗教界并未真正清醒。扩大来看,战时日本国内的和平话语需要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72.
73.
清末,营口的卫生行政在列强的干涉下逐渐成型。1899年,营口爆发鼠疫,地方当局迫于外交压力临时设立卫生局,推行卫生制度;俄国和日本出于不同的目的,先后在占领期间强化卫生行政;1906年因应自上而下的新政改革,卫生成为营口地方行政职能。由于地处地缘政治复杂的东北,列强对营口卫生行政形成的影响有两大特征:一是差异性,以俄、日为代表的列强虽遵循同样的卫生规则,但因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和对华政策,采用不同的方式推动卫生行政;一是调适性,官府虽迫于列强压力基本采纳卫生行政,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中外间的跨国互动终使卫生组织和制度得以确立。因此,营口卫生行政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卫生局虽建立起来,但管辖权范围有限,很难辐射到营口之外的地区;列强只有以干涉的形式迫使周边地区行动起来,才能保证营口卫生制度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74.
顺治九年(1652),一艘赴日本贸易的苏州商船回国。史学界对该商船的赴日时间及贸易方式存在争议:一说是1644年赴日,在日本进行了八年的海外贸易;一说是1650年或1651年私自出海,交易完毕后即回国。本文根据明清档案及朝鲜史料对该事件的记载,以及当时中国、东南亚、日本之间的贸易状况进行综合考察,可以肯定该商船是于1644年前往日本,并在日本与交趾之间从事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75.
考古发现的汉代漆器"锥画",是用作画工具"锥"来命名的艺术形式,称为"针刻"欠妥。锥画发明于战国时期,但尚未见到实物。汉代漆器锥画高度繁荣,大量汉代锥画漆器陆续出土。三国至唐时期,锥画鎗金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及至宋元,漆器锥画鎗金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发展到明清,锥画鎗金多与其他漆器艺术形式相结合,呈现出千文万华的漆艺局面。  相似文献   
76.
刘家和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在世界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上都有卓著的成就。长期以来,他善于进行历史比较的理论思考和实证性研究,对希腊、印度、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过个案的研究;并致力于把中国古代历史纳入世界史的体系之中,同时在世界史的背景下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索。此外,对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7.
张经建 《史学月刊》2007,1(9):80-83
战后,日本通过《日本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三权分立之原则和形式,但由于世界范围内的趋势、日本政体的问题和自民党的"一党独大"等原因,遂造成三权失衡即行政权急剧膨胀和立法权与司法权遭到严重削弱诸问题。  相似文献   
78.
崔薇  吴若峰 《旅游》2007,(3):30-43
贵州的大山像一道道天然屏障,以自然之力竭力阻隔着外面的东西涌进来也不让里面的东西涌出去,以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现在,外面的东西挡不住地慢慢流进来,里面的东西也挡不住地慢慢流出去,只是因为有了山的阻隔,速度缓慢而已。 经常带客人在贵州大山间来来往往的司机小邹一年中没有几天呆在他贵阳舒服的家中,当他带着我们在雷山县路况有些险峻的大山里兜兜转转时,天正有雾,他一面不错眼珠地望着前面的土路,一面说起一段往事:几年前这里根本不通车,从日本东京游学来的一队学生为了体验这里的山居生活,花了六个小时上山,第二天又花了六个小时下山,为的就是能在大山最深处的苗寨里过上一夜,留下些体验。初听时还有点不以为然。 若干天在贵州的大山里兜兜转转下来,在见识了山容地貌,见识了水侗苗瑶,见识了“天无半日晴,地无三尺平”,见识了酸汤的酸和鱼腥草的腥之后,人会一下子舍不得离开,担心这里自然和谐的山居生活和乡土盛宴会突然消失,被涌入的那些东西取代,真到那时我们这些城市动物再到哪里去亲近自然,去舒缓那些叫作“压力、紧张、孤独和隔膜”的城市情绪呢? 山居贵州,真是一种幸福。[编者按]  相似文献   
79.
杨杰 《考古与文物》2007,(6):103-105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并通过这批资料探讨古代环境、人与动物关系以及人的部分行为等重大学术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由于动物考古在我国起步较晚,而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发展较慢,如今这一学科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复原古代居民肉食结构这一问题上,我们已有的动物考古研究很少涉及这一问题,即使有部分学者尝试着去探讨这一问题,因为没有成熟的理论作指导,其所得结论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0.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本土的产物,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悠久的文化土壤之中,渗透着东方智慧的光芒。诚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言,中国是个早熟的儿童,中国的古代神话就是中国这个早熟的儿童,通过神话的方式,对中国历代著名人物的思考与评价。中国古代的神话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尚德、尚功与尚智,着眼于著名人物对时代与民众的贡献,中国的古代神话与中国祭祀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因而中国的古代神话,在世界各民族神话之林中,是独具特色的神话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