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2篇
  免费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533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348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王立业 《文史月刊》2007,(12):25-26
我没有去过日本,却有一段与日本友人在一起工作、生活的经历。那是1951年的下半年,我被分配到了山西省军区分科医院(即今解放军二六四医院的前身)  相似文献   
122.
周军 《文史月刊》2007,(3):40-44
在日本侵略军于1937年12月实施南京大屠杀后的血腥恐怖的日子里,离“总统府”不足千米的毗卢寺内,曾经发生过两个年轻人冒死密藏日军屠城血证的感人壮举。当枪弹、刺刀、鲜血和惨叫声组成的《屠城血证》的画面在银幕上出现的时候,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又一次回想起了那段不堪回首、屈辱的往事!  相似文献   
123.
王歌 《文史月刊》2007,(11):1-1
处在太行山深处,四周却山并不太大,沟并不太深,唯见丘陵似的山包散乱地堆在沟壑纵横的大地上。谁能想到,当年就是在这里卧虎藏龙,埋伏下千  相似文献   
124.
日人入侵,血债累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刊特发此文,以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  相似文献   
125.
马雪 《文史天地》2007,(7):51-52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  相似文献   
126.
午赫 《文史天地》2007,(10):33-37
《田中奏折》是日本侵华的黑计划,因而是日本政府的最高机密。如何将此奏折公之于众,让世人了解日本政府的狼子野心,成了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本文披露了这一鲜为人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7.
抗日战争初期,重庆、成都先后发行过一份以宣传抗日为宗旨的《四川日报》,在巴蜀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该报创办者,是岳池人毛畅熙和他的几位好友同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入侵。次年12月28日,日本侵略者由上海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沪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  相似文献   
128.
左江,又称丽水,是贯穿广西西南部的一条河流。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平而河沿岸及其附近的峰林断崖峭璧上,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遗迹——岩画。这些发现岩画的山被群众称为“画山”,因“画”与“花”音相近,故讹为“花山”。又有称为“仙人山”“人影山”“仙岩”“鬼影山”“红山”等名称的,也部与古代岩画有关。迄今为止,在左江流域已经发现岩画地点80余处,如此丰富的古代岩画,堪称广西古代岩画之渊薮,学术界通称之为“左江岩画”或“生江岩画群”。  相似文献   
129.
1902年日本学者伊东忠太来到云冈,他的发现和调查将云冈石窟推向了世界。1938年~1944年.以日本学者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为代表的调查队在云冈展开了长达7年的考古调查。在这期间他们进行了7次调查.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对云冈石窟所有洞窟进行了摄影.并对大部分石窟进行了测量。调查组对云冈的实测和考古发现成果代表了当时国内外云冈石窟研究的最高成就,影响至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0.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是六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留存下许多历史文化遗迹。1992年和2002年,南京曾经两度制定《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开发的推进,传承历史、经济、文化、民俗历史信息的南京历史街区成片成片地消失在以旧城改造为名的推土机的隆隆轰鸣声中。2006年6月20日,南京老城南的颜料坊、黑簪巷、牛市、洋珠巷、牙檀巷等23处历史街巷出现在南京市房产管理局发布的拆迁公告里,引起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们奔走呼吁,南京民众慨叹惋惜,虽然反对声不断,但都未能挽回这些历史街巷被拆的厄运。南京老城南依稀留存下来的历史风貌而今已成残留的瓦砾,历史的光影也随之从人们的视线中消散……昔日的黑簪巷,留下的是令人永远找不回的城市记忆。[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