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00年庚子事变,外国列强对中国武装入侵,最终以《辛丑条约》的签订而结束。《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列强军费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关、厘金等税做保证。在这种情形下,光绪三十一年(1905),最先在北京地区由《京话日报》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捐运动,为晚清史涂抹上了一层厚重的爱国色彩。  相似文献   
32.
哈尔滨早期官办俄文报纸《哈尔滨日报》( )是K· ·拉扎列夫提议创办的,1903年6月19日创刊。他本人担任第一任主笔。最初计划是出版一种中俄合壁的报纸,为了给出中文版做准备。《哈尔滨日报》创刊初期有些纯属面向中国商人的广告则用中文刊印,并且从6月20日起改为大开四版,俄文标题下增印中文标题。后来东省铁路管理局决定单独出版中文《远东报》(1906年创刊),《哈尔滨日报》便取消了中文广告,但中文标题则一直保留到1914年。 《哈尔滨日报》是一家纯官方的报纸,初期主要刊登政府的法令、东省铁路管理局的各…  相似文献   
33.
哈晓斯 《江淮文史》2014,(3):157-165
正九一八事变以后,地处西南一隅的广西桂林与全国各地一样,抗战声浪日益高涨。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戏剧演出乃至文学社团,也在桂林文化界崭露头角,成为文化抗战的先锋队。一直以来,关于抗战前期桂林风雨社的活动鲜被提及。偶尔涉及风雨剧团,惜亦语焉不详。我的父亲哈庸凡作为桂林风雨社主要发起人,在其自传中提到,风雨社成立后曾主办《风雨》月刊,  相似文献   
34.
1947年《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党报系统内开展的一次反对虚假报道的思想教育运动,通常被视为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这场运动采取了发动读者揭发“客里空”和报社工作人员检查“客里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成为我党媒体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35.
江苏省如皋市档案馆珍藏一份79年前发行的民国版《如皋日报》。虽然报纸泛黄,且多处破裂,但弥足珍贵之处在于“如皋日报”四个字,是由国民党元老、时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立夫题写的,并盖有一枚陈立夫印章。  相似文献   
36.
正1947年《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党报系统内开展的一次反对虚假报道的思想教育运动,通常被视为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这场运动采取了发动读者揭发"客里空"和报社工作人员检查"客里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成为我党媒体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一次尝试。话剧《前线》中的客里空客里空是苏联剧作家科尔内楚克的话剧《前线》中的一个战地  相似文献   
37.
关于江苏武备学堂,江苏武备志无存。《苏州日报·老苏州》曾悬疑征求答案,笔者据手头掌握的资料回答后,也与苏州市、沧浪区两志一样,只说在盘门外,没有说清楚具体的位置,但一直耿耿于心。某天偶然翻阅《沧浪区志》,在卷首“1908年的苏州巡警分区全图”上.发现了陆军学堂的位置.坐落在大马路东侧、今天胥江河与张公桥河之间的一条河的北侧,大约位于现今盘胥路与巴桥头交界附近,在解放桥北。  相似文献   
38.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张华文报纸《循环日报》,一扫西方人垄断媒体的局面;他曾出任《申报》总编辑,开启了影响深远的新闻"政论体";他曾为孙中山修改和发表文章,率先喊出"变法图强"、"振兴中华"的口号;他出版各类著作40余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9.
秦娟 《神州》2011,(6X):26-26
报纸是近几年来遭受新媒体冲击较大的传统媒体之一,而作为发展遇到瓶颈的地市级报纸,它既不及省级纸媒的受众面广,信息资源多,人力资源丰富,影响力大,也不及其他媒体表现形式丰富,所以其发展一直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其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其劣势也无法得到充分改善。本文以《宝鸡日报》为例,通过比较分析地市级报纸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0.
程郁 《炎黄春秋》2011,(7):46-50
1968年我曾做过派仗的俘虏,那年我只有11岁。一直期待着比我大的人来描述这段历史,然而,转眼四十年过去了,这段往事仍无人提起,忽然意识到,连我自己都到知天命之年,文革的亲历者肯定越来越少了,再不谈,这些沉重的往事必成为轻飘飘的故事。1966年文革开始,我上小学二年级。只记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