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张彦 《炎黄春秋》2007,(1):31-35
1979年1月1日,唇枪舌战敌对了30年的中美关系,由于两国政府的正式宣布建交,终于正常化了。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也划时代地访问了美国。就在这时候,我被任命为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的首任驻美记者,任务是向国内读者报道美国。从此,我们两大国之间、影响波及全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个人的生活和命运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与之息息相关的演变。自两年多的旅美记者生涯以后,我又采访过中国总理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国事访问、应美国政府新闻总署之邀作为福布赖特学者(FulbfightScholar)在美国匹茨堡大学(UNIVERSITYOFPITTSBURGH)里讲过一年半学、随后又多次赴美探亲、访友、开会。我似乎与美国和美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2.
高丽,即今朝鲜的古称,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部与中国相邻,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中国素有友好往来关系的文明古国。高丽与我国邦交渊远流长,在中国的史书中,有关记载史不绝书。《魏书》、《隋书》、新旧《唐书》中分别都有《高句丽传》和《高丽传》。以历史专著而言,最早由中国人编写的高丽志书《新唐书&;#183;艺文志》  相似文献   
53.
日本对外战略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寅 《世界历史》2000,(2):2-11
本刊曾于1999年第4、5期发表征稿启事,希望广大作者充分发挥世界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为解释和回答当代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历史依据和借鉴,写出学科特点鲜明,时代感强烈的高质量论文。迄今,我们的倡议已得到比较热烈的反响,也陆续收到了一些好的稿件。谨此向支持我们工作的作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希望踊跃来稿。近年来。随着台湾分裂势力的抬头,台湾问题日益成为我们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台湾问题又一直同日台关系密切相关。本刊本期发表的武寅研究员的《日本对外战略与台湾问题》一文,从历史的角度,比较深入地剖析了台湾问题在日本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作者认为,日本对台政策是日本对外战略全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日美关系的重要性并不能排除在特定条件下日本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不同行动的可能性;日中关系的好坏并不影响日本对台政策的实质,只是影响它外在的表现形式。这些观点,对我们正确了解和把握日本对台政策的表象与实质也许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4.
一、中日政治关系曲折发展 纵观中日交往的历史,交织着友好的往来和恶意的战争。1972年,我国与日本建交,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我国放弃战争赔偿和日本对我国提供经济援助奠定了两国政治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开始了中日最高领导层的互访。中日关系发展进人高潮。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成功访问日本和日本天皇夫妇成功访华,曾把中日关系推向一个新高潮。但好景不长,此后不久,中日因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的政治摩擦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55.
刘营 《神州》2012,(22):78-80
影片《空房子》是金基德导演近些年的又一例佳作。金基德的故事从来都不会归于正常化的视角。90分钟的电影,男主角没有一句台词,女主角的一句"爱你"和"吃饭了",却又无关痛痒,沉默的张力全靠演员用眼神表情去延展填充,仍  相似文献   
56.
20世纪60~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实现了外交关系正常化。促使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最重要因素与苏联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压力和美国国内外的政治压力是分不开的。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事件及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的冲突使毛泽东开始考虑调整中、美、苏的战略关系,鉴于与苏联矛盾的扩大,因此与西方发展关系成为一种必需。1968年,美国对华政策的态度  相似文献   
57.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9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世界史)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承办,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中国日本史学会协办。来自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波兰、匈牙利、捷克12个国家的7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们就二战后德国与日本对本国侵略历史的态度、东亚与欧洲和解进程的差异及其原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如何汲取战后欧洲国家反思与和解的积极经验,推动日本的历史反思与东亚的和解进程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本期的圆桌会议栏目选择了四位与会学者的发言在这里刊登。宋志勇的文章从整体上对德国和日本战后历史反思的不同态度做了勾画;鲍尔康泊和依田3家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两个国家对其在二战中所犯罪行的反思程度;李薇的文章则从战后整个世界政治格局的宽阔视野、日本近代的思想文化和当前国际政治较量的角度,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为什么日本不能正视自己所犯罪行的原因。通过这些文章的发表,我们希望能够推动这一专题的讨论与研究,有...  相似文献   
58.
前言:"十五年战争论" "十五年战争论"是理解1930年代日本对外行动问题上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历史解读。当初这一说法被理解为一种单线式的历史解释,即从满洲事变到日中战争再到太平洋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满洲事变使得日中无法避免一战,日中战争无法逃脱太平洋战争的命运。围绕这一历史解读,日本近现代史学家展开讨论,对十五年战争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59.
蒋亚星 《黑龙江史志》2013,(19):154-155
秦国自身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恰逢"礼崩乐坏"的出现,给秦国的崛起制造了机会,使其成为旧制度中诞生的新型角色。礼制的毁坏,无疑成了秦国践踏和超脱传统天命思想的翘板。其民族的"外倾"特点与后来居上的优势,有力的反击了传统天命思想的束缚。因此,秦国的邦交思想与"天假助不善"、"天赏观""、天罚观""、报及后世"等这些传统天命理论并不是相悖的,而是一种新势力的崛起,一种旧思想、旧秩序的衰败。  相似文献   
60.
尹航 《百年潮》2013,(11):61-64
中苏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恶化,由意识形态上的分歧逐步发展到两党、两国关系的全面破裂。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和铁列克提发生的武装冲突使两国的对抗达到了顶峰,甚至走到了发生战争的边缘。其后,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陈兵百万,形成对中国的强大军事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