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宝鸡市纸坊头、竹园沟西周早期■国墓集中出土一批铸有东土族氏铭文的晚商铜器。其中,史父乙铜盉、铜豆原属之史族,活动在今滕州前掌大一带;子■(就)方鼎应原为子■(就)家族所有,其领邑"■"大致在汶水上游至泰山东麓范围内;覃父癸铜爵原属覃族所有,该族活跃于今山东章丘附近;■犬册甗所属之■族,居地应在今淄博市东南淄川区一带。此类东方异属铜器,可能是■国通过参与周初东征而获得。根据器物原属国族分布,可知周公东征从商奄到薄姑所走路线,应是由汶水而淄水,这一线路在沟通鲁北与鲁西南方面承担重要交通功能。  相似文献   
42.
43.
论文利用公堂审理华人民事案件和日常管理的档案记录《公案簿》和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藏原始公堂数字化档案,从华人社会权力管制的视角对公堂的丧葬管理过程、华人丧葬规范以及丧葬背后体现的社会内在矛盾进行了研究探讨。1742年建立的吧城公堂是荷属东印度时期荷兰殖民者委任华人甲必丹管理的华人半自治机构,主要处理华人民政事务,其中丧葬事宜便是管理要务之一,包括倡建、购置和经营华人塚地,规范华人葬仪、丧服之礼。然而在西方殖民统治不断强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堂在丧葬管理中面临唐吧贸易衰落后甲必丹们义葬观念的转变、闽粤二帮祭祀矛盾、华人美色甘及公堂内部人士对塚地经费管理的质疑以及殖民政府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对塚地的侵蚀等挑战,再加上1900年吧达维亚中华会馆成立后倡导革新婚丧旧俗,公堂的权威地位逐渐遭到削弱,华人社会管理多元化的诉求和实践成为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44.
作为妓女、妓院集中之地,八大胡同地处繁华闹市,与众多商业、娱乐设施毗邻,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北京城的空间结构中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这种空间结构在清代前期已经逐步形成,其成因与此地人口密度高、男女性别比差大、流动人口与外来人口多有关,但主要是受清初"旗汉分住"以及娱乐设施被逐出内城的政策影响,亦即与因清政权结构的特殊性而外城实际成为首都全体日常性社会服务区域有关。清末新政受日本、欧洲影响的市政系统中的妓女、乐户许可、登记注册以及身体检查等规定在制度上正式承认了"公娼"的存在,并在既有妓院分布范围内进行区域限定。其后的民国北京市政继承、细化了清末的管理条例,将"红灯区"地处闹市的这一空间特征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45.
本文论述了咸丰五年岫岩满族镶蓝旗领催吴德发家的农牧业及岫岩城满族驻防和清语骑射。《清文启蒙》书为我们研究岫岩满族,提供了大量的具体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6.
本文深入分析清代北京城旗民分城而居的过程及影响。以往对北京旗民分居的讨论研究多从顺治三年始,本文在以往研究和传统史料的基础上,利用清代内阁大库档案部分奏折和《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等资料,论证北京旗民分城而居政策开始于清顺治元年五月入北京城时,并深入探讨其具体过程。在重新梳理清初旗民分城而居过程的同时,文章进一步分析旗民分城而居政策对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影响,从北京城清代功能分区、人口流动、地理地价区位等方面探讨其影响的表现。  相似文献   
47.
齐光 《清史研究》2013,(1):104-116
本文通过分析今阿拉善左旗档案馆所藏清朝时期阿拉善和硕特部扎萨克王爷颁发给旗内人员的蒙古文"噶舒克文书"内容及其上所记的封号、印章等,阐明该部扎萨克王爷的属众统治方式,同时揭示清朝时期阿拉善和硕特部社会行政的具体运作,以此探讨阿拉善和硕特部或蒙古诸部与清朝间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48.
王立群 《满族研究》2013,(1):45-50,56
旗地是清朝的一种特殊土地形态,是满清王公贵族的重要经济来源。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接管了京直地区数量庞大的旗地。为了增加税收,充裕国库,历届北洋政府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对旗地进行管理和处分。在此过程中,各级旗地管理人员的个人操守对于旗地处分的成功与否产生了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本文结合相关档案和文献资料,对京直地区各级旗地管理人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以期深化对北洋时期京直地区旗地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9.
玉海 《清史研究》2024,(1):47-56
后金天聪年间蒙古各部纷纷来归后,在崇德元年的盛京大会上,漠南蒙古16部49名贵族与满汉贵族臣僚共同推举皇太极为“博格达彻臣汗”,正式确立君臣关系。在漠南蒙古地区设旗编佐的过程中,唯独喀喇车里克部未能独立建旗,随之失去原有的相对独立性,其部名也逐渐被世人淡忘。自天聪四年噶尔玛台吉率众来归至康熙四年的索诺木兄弟南下归附清朝,喀喇车里克部归清之举历时三十余年,被编入翁牛特右翼旗、克什克腾旗和满蒙八旗等不同管理体制,成为清朝管理蒙古各部的特殊案例。  相似文献   
50.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史料,对吐鲁番札萨克郡王额敏和卓诸子有关记载之异同及承袭爵位问题,在喀什噶尔、伊犁任阿奇木伯克情况,吐鲁番札萨克旗制以及清朝对札萨克郡王家族势力的限制等问题做了系统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