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王鹏 《炎黄春秋》2005,(8):56-60
1949年2月27日在解放后的天津创办的《进步日报》,是解放区新创办的第一份民营报纸。关于《进步日报》的创办,还得从天津《大公报》的停刊说起。  相似文献   
52.
陈修诚,1934年生于安徽无为。1949年8月年仅15岁时就投身刘、邓大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兵团司令部机要处的一名“红小鬼”;1955年从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机要处转业,成为南京土产公司的一名物价员。1956年,陈修诚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1961年毕业后,先后在湖北日报社、长江日报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相似文献   
53.
评《努力》在“歧路”前的摇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润鱼 《民国档案》2002,3(3):56-61
《努力》,即1922年5月7日由胡适创办的一份周报。这份周报在近代中国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既是五四新化统一战线终结的标志,也是作为社会中间性力量的自由知识分子相对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的开始。胡适等人创办这份报纸的本意是为了“向政治上去努力”,结果却以“谈艺”告终。《努力》在“谈政治”还是“谈艺”“歧路”前的摇摆,不仅折射出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改革的异常艰难,也给人们识别自由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提供了绝好机会。  相似文献   
54.
《中国西藏》2002,(5):33-36
去年是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也是我在西藏高原从事记工作50年。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半个世纪以来,从“世界屋脊的屋脊”西部高原到崇山峻岭的藏东:从藏南喜马拉雅山脉到藏北草原,西藏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不留下我和同行们的足迹。用我们炽热的心.感悟西藏大好河山和勤劳勇敢的西藏人民:用我们的摄影机忠实地纪录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西藏高原每一个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55.
金凤 《炎黄春秋》2006,(6):66-70
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新闻界的前辈李庄同志不幸于2006年3月3日辞世。噩耗传来,不胜悲痛。李庄同志德才兼备,为党的新闻事业特别是《人民日报》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李庄同志是我第一位上级,我是在李庄同志严格的训练、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缅怀往事,历历如在眼前。  相似文献   
56.
《河洛史志》2006,(1):30-32,F0003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河洛儿女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而新闻事业正是植根于这片沃土之上的一枝奇葩。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洛阳的新闻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社会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57.
1941年5月15日,《大公报》获得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奖章。面对世界性荣誉,张季鸾先生在《本社同人的声明》中说:  相似文献   
58.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根据他在国统区的亲身考察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四大家族已经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残酷地掠夺民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饱受官僚资本的欺凌和掠夺,敢怒而不敢言,他们盼望着国民党和四大家族的灭亡。  相似文献   
59.
不悔的子冈     
付阳 《炎黄春秋》2004,(5):53-56
1985年11月,做了20多年右派、其时已半瘫在病床上的子冈口述了《我坐在轮椅中》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在北京见到一篇回忆我和徐盈的文章(复印件),原载台湾《传记文学》,作者是当年《大公报》的同事,后来定居台北的陈纪滢。陈文所忆旧事大体不差,字里行间还隐隐流露出一丝温情;但按语却指责“中共毁灭人才”,这是我和徐盈所不能接受的。我们(何止是我们?)确实遭  相似文献   
60.
史进平 《纵横》2013,(1):17-21
60多年前,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精神抖擞的年轻人。在解放战争最紧张的日子里,他们被抽调到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组成一个小小的编辑部,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谆谆教导下,他们成为新中国新闻工作的先驱,为新中国党的新闻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