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唐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和文献中有大量当时所用农具的形象资料和文字记载,对于研究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具有极高的价值。但是这些资料不仅分布星散,而且繁杂无序,很难被有效地加以利用。有鉴于此,本文在广泛收集此类资料的同时,依据传统农业生产步骤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必要的考证。  相似文献   
62.
《实业计划》与浙江现代交通的构想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绘就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交通现代化是其核心内容,也是孙中山研究中最具争议的内容之一。孙中山这一构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有其不现实的一面,却是国人现代化梦想的开始。孙中山是当时国内少有的从宏观层面对铁路进行总体规划的专家,并具有世界性的知识眼光和前瞻性的发展理念。他对铁路建设是有研究的,对铁路沿线、沿海各地进行过实地考察和前期论证,及不遗余力的宣传鼓动,以点燃国人心中现代化之希望焰火。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几次来到浙江,均对浙江交通提出希望。"建设之大计,当远测于十百年后,始能立国基于永久。"支撑其宏大构想的基础理念,对以后乃至今天均有指导价值。从孙中山提出三大港计划之初至今,历史行将百年。与全国一样,孙中山关于浙江交通现代化的纸上构想一件件成为活生生现实。  相似文献   
63.
华人画洋画     
《中华遗产》2010,(5):155-155
传统的中国私塾与书院是精英教育,而西学东渐下的上海,新式学堂给了大众教育以机会。最早的新式学堂,是教会学校。  相似文献   
64.
李端棻在奏折中认为,必须对教育制度进行有效、系统的改革,要推广学校教育,特别强调要在京师建立大学堂,在各省府州县依照大学堂的要求,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依次建立相应的新式学校,形成遍布全国体系完整的学校网络。  相似文献   
65.
万发真 《文史博览》2009,(12):46-47
在清末“新政”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便是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改革军制,训练新军。在清政府的鼓励下,兴办新式学堂之风吹遍大江南北,广西的学堂之花也纷纷绽放。当时,广西主政张鸣岐年轻有志,他四处招纳人才,先后有钮永建、李书城、蔡锷、马君武等人来投靠。在这些人的积极参与下,广西“新政”取得了绝无仅有的实效。一些新式学堂也先后成立,广西陆军小学即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66.
郭双林 《史学月刊》2006,1(7):20-22
我们只要略为翻阅下清末的报刊,就会发现,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经常在眼前跳来跳去,频频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这一口号即是“中国,中国人之中国”!笔未曾广事搜讨,仅在读书之余,将所见相关资料随手记录,己达24条之多。(按:许小青在《1903年前后新式知识分子的主权意识与民族国家认同》[《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中册,中央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76-998页]一中对此有所整理,但不全。本在撰写过程中对其整理成果有所吸收,特此说明)就目前所知,晚清最先提出这一口号的时间是1900年。当年9月24日,即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初一,《清议报》第58册刊登一篇署名“自强氏”撰写的《独立论》一中写道:“今吾且正告我国民日:中国吾中国人之中国,非他人所得而保全也;保全中国,吾中国人自己之责任,非他人所得而代之也。”由此看来,最先提出这一口号的是维新派,且主要是针对当时列强提出的“保全主义”而发的。1902年,太平洋客欧榘甲在《新广东》一中也提出:“夫中国,中国人之中国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273页)进入1903年后,这一口号广泛流传起来,并被革命党人所接受。当时由留日学生创办的杂志如《浙江潮》、《湖北学生界》、《游学译编》、《江苏》、《童子世界》、《苏报》以及邹容所撰《革命军》中都曾不止一次出现这一口号。1904年,由高旭、高燮叔侄创办的《觉民》杂志以及陶成章撰写的《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中也曾出现这一口号。1906年以后,这一口号还曾在《复报》、《云南杂志》、《汉帜》等报刊上多次出现。孙中山、黄兴和章太炎等人甚至将其写入了《中国同盟会方略》,指出:“中国,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  相似文献   
67.
一中国人自办报刊是在鸦片战争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到发展,但这种发展还是初步的,无论报刊种类和销售数量都十分有限。中国报刊业的快速发展是在民国时期,尤其是在五四之后。  相似文献   
68.
1999年1月,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屯留李高乡北部的宋村发现了一座金代墓室。据墓室内的纪年题记,该墓葬的时间为金太宗天会十三年(1135年)。据考古发掘简报,在墓室的壁画中一共绘有8件农具,  相似文献   
69.
孙兴盛 《纵横》2012,(1):38-42
武昌文华中学,1871年10月2日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于武昌昙华林,是中国中部地区第一所现代教育新式学堂。它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于旧式科举下的传统教育,打破了中国人过去读书只为当官、效忠皇上的封建思想,而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它还架起了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国家”、“民族”、“主权”、  相似文献   
70.
自学成才参加革命汪原放,安徽绩溪人,出身一个清寒的书香世家。早年丧父,只读过几年私塾。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陈独秀、胡适是称兄道弟的朋友。13岁进叔父汪孟周创办的亚东图书馆当学徒,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在夜校积极进修英语,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一名编辑、翻译和出版家。他曾经翻译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