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进入新疆,到乌鲁木齐还有很长一段路途,这段古丝绸之路几乎都己被沥青覆盖,成为省道、国道的一部分,让我们后半段的考察在速度上有了飞跃。清代流放犯当年曾经步履沉重地走过这条路,古老的丝绸之路和他们的精神旅途重叠在一起……  相似文献   
82.
晋南地区的半坡期遗存与渭水流域半坡期遗存经历了基本相同的发展阶段.庙底沟期遗存中的尖底瓶之重唇口等典型特征,在晋南地区半坡期遗存的早段已经出现,发展序列基本清楚.同时,该地区的半坡期遗存在晚期受到渭水流域的强烈影响.因此,该地区的庙底沟类型之源似可追溯得更早.  相似文献   
83.
万静 《民俗研究》2009,(2):235-242
立足于作者在重庆开县的实地调查,通过查阅史料、走访老人等方式,对当地颇为流行的“九井十八庙”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其中对“九井十八庙”的名称、分布、形成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整理确定,并对其反映的民间信仰与商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
《大明诏旨》碑现存曲阳北岳庙洪武碑楼内,按碑文所示,该碑立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但从其碑首的形制和纹饰看,应为唐碑改刻而成,作者分析认为其可能原为唐太宗祀北岳庙的祭文碑。  相似文献   
85.
庙川河探幽     
弯弯的山道,把我引入了幽静的峡谷。远看两山对峙,山峰交错,树林茂密;近看,怪石林立,溪水潺潺,清流见底。触景生情,一种探寻幽谷的欲望油然而生,于是隔河遥问牧童:“这叫什么河?”  相似文献   
86.
清道光年间华阳县举人潘时彤纂修的《昭烈忠武陵庙志》,是成都武侯祠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志书。此人在嘉庆年间即以其学识而纂修了《华阳县志》,他爱好“三国”,常游武侯祠,熟悉祠内的物和建筑,因而成功地编纂了这部重要的志书。  相似文献   
87.
小田 《民俗研究》2003,1(2):33-39
社区仪式,作为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本质体现,一直处于文化人类学关注的中心地位。但是,就连他们自身也承认,也许缘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学术传统的影响,“在处理社会变迁问题时,传统人类学的功能主义解释显得软弱无力;而单纯的功能主义立场亦无法解释半个世纪以来作为仪式活动背景的中国社会的剧变过程”,因此,人类学认为,“历史与变迁维度(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献与尚可获得的口述历史资  相似文献   
88.
刘宇生 《文博》2003,(6):55-59
同治九年(1870)《敕修西岳庙记碑》,螭首龟跌,通高360CM,宽77CM,篆书13行,行32字,碑额篆书“敕修西岳庙记”,左宗棠撰并书,章寿彝钩勒上石,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知事张国钧立于西岳庙,现保存完好。碑文中凡语“帝”、“皇”、“敕”字处,均依制空两字,但“臣”字则未依制小写偏右。文曰: 同治元年华渭回乱,纠关陇种族与民,  相似文献   
89.
《四川文物》2021,(4):57-69
西昌新庄墓地的发现为构建和细化安宁河流域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根据其随葬品的差异,这批墓葬可分为A、B、C、D四类,分为四期。A类墓葬是该地区目前可见最早的墓葬,与横栏山文化遗存差异明显,可能来自盐源盆地;稍晚出现的B类墓葬与齐家文化有较明显的关系,但晚期受到了C类墓葬的强烈影响;与B类墓葬大致同时的C类墓葬可能是本地早期横栏山文化的延续;而D类墓葬的出现则与西周的兴起或有一定联系。以此为基础,对以往认为与"大石墓遗存"联系密切的礼州、大洋堆等遗址进行了再分析,讨论其遗存的性质、年代以及与周边其它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大石墓遗存"的起源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90.
大同帝君庙是专门供奉文昌帝君的道教神祠,是现存于今为数不多的研究文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实体建筑。文章对大同帝君庙的历史变迁进行叙述,后移步换景,按山门、帝君殿、玉皇殿先后顺序对大同帝君庙进行描述,并对其蕴含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进行简单叙述。其建筑形式和蕴含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生动载体。在21世纪的今天,对大同帝君庙进行研究,有利于保护当地文化遗产,使之有序传承,从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