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当地人的语言中,数千年以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把斯密尔可米誉为“鹰的天堂”。现在鹰仍然是这里最容易见到的飞鸟一族。在斯密尔可米山谷的西边是著名的都市温哥华和不列颠哥伦比亚低地平原,南边是美国的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的大都市区域。以斯密尔可米山谷为半  相似文献   
52.
从7世纪开始.大量阿拉伯人涌入摩洛哥,成为占该国绝大多数人口的民族。然而.早在阿拉伯征服者到来以前.柏柏尔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现在,摩洛哥属于阿拉伯世界的一员,阿拉伯语为摩洛哥的官方语言。那么.原住民柏柏尔人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53.
周立红 《史学月刊》2006,(5):101-107
斯科克波的《国家与社会革命》是历史社会学的经典著作。该书从新的视角解释了法国、俄国与中国革命,指出这三个革命同属改造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大众参与基础的社会革命,具有相似的因果关系模式。该书采用的非意志论结构分析和比较历史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30-40年代,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对中国学界仍有影响,有的学者对它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介;有的学者在将其运用、发挥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对这些情况,近年来出版的文论涉及较少,本文特加补述。  相似文献   
55.
本文探讨了金刚智、不空师徒初传于唐代的金刚界曼陀罗(即《金刚顶经》所述的金刚界大曼陀罗),作者一反过去成见,试图阐明以拟人化的形式表现的金刚界三十七尊的曼陀罗并非唐代初传期的金刚界曼陀罗,而最可能是由不空的弟子,即惠果等辈于8世纪末或9世纪初所完成的。证诸史料,金刚智、不空忠实于根本经典《金刚顶经》的指示,大日如来的四亲近,即四波罗蜜是以三昧耶形的形式出现。但此种金刚界曼陀罗,在9世纪初的中国似乎被以菩萨形表现的四波罗蜜完全取代,消失于历史洪流之中。反观藏传的金刚界曼陀罗,数百年来波罗蜜形与拟人化的四波罗蜜图像并行不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藏传法演教历史的歧异。  相似文献   
56.
西藏罗布林卡藏有一方十分重要的元代印章,印文为"大朝国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有学者认为,此枚印章的主人是蒙古宪宗时期的那摩大师,其中"大朝"应作国号理解。本文指出,此处"大朝国师"意若"大元帝师",或指西藏高僧乞剌斯八斡节儿国师。  相似文献   
57.
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建筑,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其结构、比例、均衡、雕塑上的完美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古迹之一。吴哥城是真腊王国吴哥王朝的国都,建于公元九世纪至十五世纪,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宏伟的一座都城。巴戎寺"吴哥的微笑"是柬埔寨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58.
刘梦熊 《世界》2003,(9):6-11
来到中非共和国勃亚利农业站不久,看见一位来上班的彪形大汉,上身赤裸,头颈上盘着一条十来斤重的蟒蛇,它伸出头东张西望,吓得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59.
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中期的提秀斯改革与雅典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关系。提秀斯大约是来自南希腊的一支希腊人的首领,在击败阿提卡原有居民的联合抵抗后,把当地贵族分子迁居雅典城,从而实现了阿提卡诸地方公社的初步“统一”或联合。针对泥沙俱下的“所有外来人”,提秀斯做了适当安排,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争夺土地所有权而必然引发的大规模激烈冲突。这样,一支数目较多、势力较强的外来人通过“改革”,以武力的方式强行定居雅典。此后,“外来人”比较顺利地加入雅典居民的社会组织,进而成为雅典公民,似乎逐步成为一种惯例,直至古典时代。这是雅典民主制产生和发展不可忽视的历史因素。提秀斯改革虽对阿提卡原有居民的社会组织产生过一定影响,使散居阿提卡的诸公社初步联合起来,但决不是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更不是国家组织取代氏族部落组织过程中的决定性一环。  相似文献   
60.
德国化哲学家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构思了一套具有悲观色彩的化哲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斯氏的学说就被留学德国的中国青年学生介绍到中国。对当时中国颇为热闹的“东西方化论战”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参照①。30—40年代,整个世界的状况和中国特有的民族国家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