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9篇
  免费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界刮起了一股"老照片"热,人们纷纷翻腾出压在箱底的那些"文革"余烬的相片,把上面的老房子、牌楼、洋房、电影明星,乃至旧上海的招贴画,等等等等,都辑了出来,分门别类地影印出版,让上了年纪的人得以追念往昔,重温旧梦,也使得年轻一代多少了解一点过去,在数字化的时代感到并非都是今非昔比.  相似文献   
42.
本文根据文献与考古资料,认为辽越国公主槊古公主以从嫁户所建的头下城懿州即今辽宁阜新塔营子古城.改为行政州以后,懿州下辖宁昌、顺安两县,顺安就是塔营子古城,宁昌即塔营子北10公里的平安地古城.辽代末年,将懿州州治从顺安迁到了宁昌.金皇统三年(1143年)又将宁昌省入顺安,州治也迁回了顺安,此后至元代,没有变化,懿州州治一直在塔营子古城.  相似文献   
43.
根据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结合汉籍文献记载,考辨了9—10世纪自地中海到中国的陆路交通路线。中亚到中国的道路起于呼罗珊的木鹿,中亚地区的布哈拉、撒马尔罕、扎敏、怛逻斯和碎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而花剌子模是中亚与东南欧及北欧贸易的中心及货物集散地。  相似文献   
44.
敦煌文献记载,敦煌地区寺院每年都举行盛大的行像活动."行像"亦称为"行城"和"巡城",乃指庄严佛像用宝车载之巡行城乡,以纪念悉达太子出家的一种佛事活动.就敦煌行像活动的研究,学者们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罗华庆先生在<9至11世纪敦煌的行像和浴佛活动>中对中土行像活动起源、历史演进及敦煌地区的行像活动做了考察,指出敦煌行像活动具有浓厚的政权色彩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45.
论敦煌文献中的“舞剑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唐代以来,敦煌文献中有关“舞剑器”的内容进行阐释,以了解剑器舞的传承渊源和演变历史,以及其精神。从而进一步探索“舞剑器”与“武术”之内在联系和传承关系,这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印证价值。  相似文献   
46.
在苏区货币史研究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疑问,2001年11月在赣州参加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70周年的研讨会时,学会的老前辈吴自权先生问我:“所有苏区银行发行的钞票都没有骑缝章,为什么唯独你们上饶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发行的钞票有骑缝章”?我说我也注意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搞清楚。先生交代我说:“你们要搞清楚为什么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发行的钞票有骑缝章,它的作用是什么?  相似文献   
47.
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清时期对明代方志的著录与评价;二是20世纪以来对明代佛教方志的研究。明清时期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主要体现在目录学分类与著录上。主要有官方和私家两方面,其中私家书目类型分为导读、版本、登记考证3类。20世纪以来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式概述,从旅游文化的角度考察明代佛教方志,探讨明代佛教方志的编纂、传播及其史料价值。海外学者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48.
文献是伴随着文化的创造而产生的。汉代的图书收集与整理主要是由汉武帝倡导,刘向、刘歆父子集大成,但不能忽视开国元勋萧何的奠基之功。文章从保护与利用、收集与创建等方面揭示了萧何对文献学及整个中华文化史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9.
傅宁军 《世界》2007,(3):16-19
谢丽君拥有两个令人羡慕的头衔,一个是台湾著名形象设计师,一个是上海东方卫视形象总监。2006年8月的一个上午,我们在上海东方卫视的大楼里,开始了对谢丽君的“追踪采访”。这位名扬海峡两岸的“资深美女”笑着告诉我们,上海是  相似文献   
50.
《西藏历史汉文文献丛刊》编辑委员会负责人马丽华和季垣垣女士,长期热心于西藏文献整理工作。她们约我参加了《西藏纪游》一书的标点、注释工作,在反复释读和标点过程中,一幅幅200多年前西藏社会的“风俗画”逐渐在我的脑海中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