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引言《礼记·王制》曰:“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之求。又曰:“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器械异制,衣服异宜”。目的是“达其志,通其欲”。服饰即为人类必需生活用品,也同是美的追求和享受。中国(原)人如此,被称为“蛮”的岭南人也不例外。特别是由于岭南地理区位偏远,资源环境特殊,经济开发较迟,土著势力强大,中外文化交流较多,近现代社会经济更呈后来居上之势等,反映在服饰文化上,即具有与地理环境和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多元文化结合,引领近现代服饰潮流等历史特点,在中国服饰文化格…  相似文献   
992.
993.
南宋都城临安的移民,可分为两宋之际迁入的北方老移民、此后迁入的北方新移民和东北移民,以及南方移民三类。因移民迁出地及其负载文化的不同,临安文化在南北融合的同时,也经历了原以南方文化为主,到以北方文化为主,并融入胡化色彩,最终朝着以南方文化为主,同时又带有一定古老的北方文化特色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994.
1621年,满族从山区迁移到平原地区之后,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经济上由采集狩猎向农业生产的转变,社会生活的日益军事化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兴起诸方面。满族人民在这里艰苦创业,不怕牺牲,勇于学习,为后来入主中原奠定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5.
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明研究的重要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湖南湘江流域曾先后出土大批精美商周青铜器而为世人所瞩目,对这些青铜器的来源和性质诸问题,长期都是一个争论不休无法解开的谜团。近年来宁乡黄材盆地炭河里遗址的重大发现,不仅找到了宁乡商周铜器群的考古学文化,而且发现了与铜器群恰相匹配的城址、宫殿基址和贵族墓葬,这无疑是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也为解开这一谜团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契机。论文作者向桃初先生多年来一直主持炭河里城址的考古发掘,本文开篇就是在简要介绍炭河里城址的一些重要考古发现基础上,展开对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明诸多问题的讨论,论文思维缜密,层次清晣,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作者在论证炭河里城址是西周时期的地方青铜文化或方国的中心都邑前提下,进而认定宁乡铜器群同属炭河里考古学文化。湘江流域出土的一批商代晚期青铜重器,是在商末周初时为周人所逼的殷遗民南下带来的。湘江流域和四川广汉、江西新干不同,在商代晚期不存在一个发达的青铜文明或铜器铸造中心,湘江流域的青铜铸造业和青铜文明形成于西周早中期之际,可以早期越式鼎的形成为标志。等等。作者根据炭河里城址的新发现,提出的上述这些问题和思考角度,对于中国南方地区乃至其它非中原地区商周青铜器的深入研究都有一定参考意义。当然,文中的一些观点和结论是否正确,正如作者在结尾中所说的那样,尚有待时间和考古材料的验证。但是,我认为,作者把湘江流域出土商周青铜器群和同一时空内的考古学文化和历史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探索,这应是研究青铜器的正确之途,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较真实地反映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996.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系统,文明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文明交流是组成文明的诸要素在横向上的互动,是文明间互通有无的过程,交流中的每一方都处于传播和接受中。交流的目的或许相去甚远,交流本身却是“历史的主要驱动轮”。文明交流可以使各文明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在短期内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997.
李化雨 《攀登》2006,25(4):139-141
本文以“不同类型的活动与人的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对应性”理念为指导,论证了体育活动与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相关对应性。体育活动既是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重要构成元素,又是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所以,应全面细化全民健身计划,并制定相关政策,切实开展好全民、全程体育活动,不断扩大“体育人口”数量和提高“体育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998.
刘琪 《四川文物》2020,(3):82-91
唐三彩是唐代重要的陶瓷手工艺品,作为陪葬品在唐墓中被大量发现。其中,很多三彩人俑都以胡人为形象。从时间上看,这些三彩胡俑最早出现于武周时期,中宗时数量剧增,玄宗时期制作工艺渐臻成熟,安史之乱以后则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从空间上看,三彩胡俑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两京地区发现最多,其他北方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南方地区发现的主要是中晚唐时期的三彩胡俑。三彩胡俑时空分布的演变,为认识唐代区域经济文化变迁及域外文化传播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见证与线索。  相似文献   
999.
文章回顾淮安市板闸生态人文的历史变迁,梳理板闸城市板块的发展趋势,探索淮安城市有机更新的"板闸模式"。板闸是明代大运河沿线设置的船闸,旁有运河七大钞关之一的淮安钞关,应运河而生,有湖山之胜。黄河夺淮后,周围湖光山色不复存在。清末民国时期漕运衰落,船闸废弃,1931年钞关撤销,板闸历史地位下降。2001年以后,地级淮安市实施"三淮一体"战略,板闸正式融入现代化城市有机更新,作为淮安市生态文旅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整个淮安市的文化中心、行政中心、生态样板和教育高地。随着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唤醒了关于板闸的历史记忆,未来里运河、板闸、钞关、山阳湖等历史文化遗产与生态文旅相融合,将提升板闸城市景观,拓展发展时空。  相似文献   
1000.
常乐 《文物春秋》2020,(2):71-78
燕云地区是辽金时期瓷业发展迅速且瓷器风格显著的区域之一,墓葬及塔基遗址等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瓷器产品,反映了当时独特的政治环境和文化面貌。通过梳理燕云地区出土的600余件辽金时期瓷器的资料可知,辽代燕云地区瓷业的兴起和发展,与其对唐末五代瓷业的承袭以及社会各阶层对瓷器的现实需求密切相关;瓷器产地和种类的变化体现出辽金时期朝代嬗变、南北对峙等政治环境对瓷业发展的影响;典型游牧民族器物的演变、消失,以及中原传统器类和制瓷工艺对燕云瓷业的影响,是辽金时期多民族文化互动交融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