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美丽的海湾     
正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日照的海边。海风掠过海面,拂去沙滩上歪歪扭扭的一串串脚印,吹远伴着波涛的银铃般的一串串笑声……我们下了海滩,赤着脚丫在柔软的海滩上肆意奔跑。在这天底下,在这阳光中,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新奇而有趣。清新的海风吹来,吹去了多日来的疲惫和不快,使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我和爸爸手挽手站在水里,任海浪一次又一次地亲吻着我们的脚丫。水花噼里啪啦地爬上岸来,拍打着圆溜溜的贝壳们。海滩上,我们不时弯下腰捡起这些大海给予我们的精美礼物——贝壳,再用碧蓝的海水洗一洗。摊开  相似文献   
132.
中国的传统文化被称之为阴性文化,而中国的这种阴性文化传统在先秦诸子的儒、道两家思想中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本文对此进行具体探寻,并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找寻阴性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133.
2007年宋史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出版的研究著作和论文集约50余种,论文约600余篇,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限于篇幅、信息与学识的不足,难免有所遗漏,敬请方家补正。  相似文献   
134.
2002年,方志理论建设继续推进,修志实践总结与续修研究并行,21部新著联袂出版(据不完全统计),是当年的一件大事,也构成“盛世修志”的又一重要举措。新著大体可分为4类。  相似文献   
135.
考拉的烦恼     
大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1,(26):111-111
这个时代的姑娘,人人都把减肥挂嘴边,瘦成排骨也嚷嚷着"胖死了"。但只有考拉是真的胖。大热天里,看到她肥厚的下巴和圆滚滚的臂膀,会觉得温度骤然升高。  相似文献   
136.
葛景春 《古籍研究》2000,(2):118-124
詹锳先生已去世一年了,但他的名字却与二十世纪的李白研究紧紧地联在一起。詹镆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学的教学和研究,对唐代学和中国古代论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在李白研究和《心雕龙》研究的领域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现就先生的李白研究方面,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37.
正4月8日星期二天气:晴转多云在老师和同学们强烈推荐下,我买了一本《结局或开始》,是北岛的诗集。北岛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他的作品,一定是值得一看的。我满怀期待地读了起来。可读了没多久,我便焦躁起来。被欧美文学简单粗暴的叙事方式惯坏的我,根本没耐心去品味文字中东方式的浪漫。我并不是第一次读诗,但我读过的那些诗,即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也不会将主题和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藏得如此之深。"人民——月亮被撕成闪耀的麦粒,播在诚实的天空和土地。"这是什么手法?月亮,土地,又代表什  相似文献   
138.
《世界》2011,(9):214-214
玛丽亚老太太举起高脚杯,朝我眨了眨眼,示意要我靠近。她从小碟子里拿起了一块饼干,在我眼前晃几下。然后将半截饼干插入那装在她杯子里,类似米糊的浅褐色酱料中慢慢绕了半圈。送到我嘴边,说:“尝尝这玩意吧。”  相似文献   
139.
1986年,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承担了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领导小组下达的整理任务。我与刘映华、丘振声、岑贤安等7人,先后到广西图书馆、桂林图书馆等单位,对止于民国的历代地方汉文文献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登记,填写了约700张内容提要卡片。据图书馆的专家说,这是一次空前的大规模的普查活动,也是图书馆的一次破例的接待活动。  相似文献   
140.
论文从早期中国驻新加坡领事左秉隆、黄遵宪对新加坡文教事业的贡献,流寓文人邱菽园主导的文学活动以及卫铸生、丘逢甲、康有为等过境文人的积极参与三个方面,论证了一批华人"类士群体"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构新加坡本地文化空间、提高新加坡华人社群文化素养的中坚力量。这个类士群体的形成离不开两任驻新领事官所创办的文学社团的辛勤培育,离不开寓居星洲的文化名人邱菽园的强力推动,也离不开过境文人的积极参与。这三方面的力量各有优势,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