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实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当时,东北地区的爱国文艺工作者用文学作武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的同时,也用文学武器打击敌人,鼓舞斗志,留下了许多具有珍贵史料价值和深刻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2.
平林 《百年潮》2002,(4):63-64
1980年1月19日下午,茅盾在他的住处与北京语言学院的几位外国留学生谈关于<子夜>的创作问题.这是这位文学大师晚年鲜为人知的一次活动.当时,笔者正为茅盾先生拍摄一些照片.承通知,得以随缘旁听,并且留下了笔记和一些镜头.  相似文献   
123.
高峡 《日本学论坛》2002,6(3):46-51
I未I=,幻I: 激勤L允20世纪④中日阴保∞中℃、近代中国④文学者允与妒同时代④日本南为0、c耋日本人老匕_j描I、【善允加。奄札c土中日同④相互想硪、相互理解寸否上℃少L℃宅)役c:立刁二匕舻℃善否刃℃c土旮-、加E思扣扎否。圣二℃小谕℃e土日本匕多<④加加扣f)电持,)【0、t、奄L【、中国℃c土圭札l:见之旮-、侵扎允女流作家谢水心老取})上c于【、r谢水心∽日本祝J老中心c:考之rA允k、。谢水心妒一世纪c:近0、畏L、生涯℃言0、允作品℃日本5:阳寸弓描写妒多<见岛扎否。内容屯幅底<日本刃0、乃k、乃旮分野6二涉,)【l、弓。今圭℃谢水心…  相似文献   
124.
日本文学史家は明治38年(1906)を日本文学の近代化の様相が出现Fした时期だとみなしている.『明治三十九年かろ四十一年にわたり『破戒』をはじめ近代小说といつてよい作品が相次ぎ、本格的な近代文芸の时代となる」[1](P343).それまでの40年近くにわたる期间は日本文学のスタ一ト段Aでぁるといつてよい.  相似文献   
125.
为加强对古典献学的研究和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推动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由北京大学中国古献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学研究中心联合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学系发起筹备的“海峡两岸古典献学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6月22日至23日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6.
王绚 《文物世界》2002,(4):51-53
幼时读茅盾的《风景谈》,始知大自然“最单调最刻板的一面”“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从而领悟到:“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学巨匠对“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创造了第二自然”的慨叹使我至今记忆犹新,并由此受到启发正因为有了人的存在,才使自然风景有了灵动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7.
取号自责     
《文史天地》2002,(4):47-47
古人除名字外,还有别号。文人学士的别号多有寓意,或寄情、或明志、或述怀、或雅趣,不一而足。然而,以学术中的一点小小疏忽取号自责者,古来无多。莫友芝乃其一。  相似文献   
128.
章学诚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史学评论家,又是方志学的奠基人。他的学问相当渊博,在学、哲学、谱牒学和教育学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学。他到41岁方中进士,但却从未做过官,因此,他的一生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29.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相似文献   
130.
曹建国 《古籍研究》2002,(1):106-109,121
在某种意义上,解释(explanation)和阐释(interpretation)是不同的。前者强调经验材料在解释过程中的重要性.被主要运用于自然科学研究中;后者则主要强调活动过程中的文化参与,而被经常于人文研究,尤其是文学研究中。如果说解释是一种科学活动,而阐释则完成是一种社会行为,其最终目的在于保存文化价值,通过赋予文本以变动不居的生态存在形式使之适应于不同的环境而最终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