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陈漱渝 《百年潮》2007,(3):66-69
近日,我无意间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鲁迅与中共关系再探》,引起了我的兴趣。浏览时,有一段话迅速扑入我的眼帘。作者说:尽管有的学者羞于谈及鲁迅与共产党的交往,仿佛这样会伤害鲁迅,损害鲁迅的形象,但事实上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成为左翼文坛的盟主,这是勿庸讳言的事实。  相似文献   
92.
邢卓 《钟山风雨》2012,(4):20-24
惊见奇文 1979年6月中旬的一个午后,我在保定市图书馆翻阅文学期刊。当时我在保定师范学校读书进修,受刚刚开闸的文学大潮的影响,兴冲冲跻身“文学青年”之列,几番耕耘,也有两三篇作品发表。由于中华大地从冰雪严封的十年浩劫中苏醒不久,压抑在人们心中的悲哀、愤懑、怨十艮、憎恶之情借助文学的力量喷薄而出。我在1974年曾和两位知青好友以“王亚卓”名义给反“师道尊严”的造反小将黄帅写批评信,也因此遭到过沉重打击和残酷迫害,握笔在手就有汹涌澎湃的批判情绪翻卷胸中。  相似文献   
93.
王梓安 《神州》2012,(36):11-11
谈及上世纪叱咤台湾文坛小说巨擘,古龙和琼瑶绝对是不可跳过的两位风云人物。尽管二人在文艺界的风评始终毁誉参半,参差不齐,但二人对于台湾文学的繁荣极具启示意义,甚至对中国俗文学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94.
潘柳黛(1920-2001)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女作家,她原名柳思琼,出生于北京的旗人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十八岁时,潘柳黛只身南下到南京的报馆求职,由于她才华出众,很快就由誊稿员做到了记者。后来,潘柳黛又到上海发展,以"南宫夫人"等笔名发表了一些直抒胸臆的散文和小说,崛起于上海文坛。她与张爱玲、苏青、关露并称为当时文坛的"四大才女"。  相似文献   
95.
大卫·冯金诺斯(david foenkinos)生于1974 年,法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导演、剧作家。其代表作《微妙》雄霸法国亚马逊图书销量榜两年之久,创下百万销量奇迹,自己执导的同名电影由奥黛丽·塔图和弗朗索瓦·达米昂出演,入围恺撒电影节最佳改编电影。“欢迎来到我的地盘。”一个瘦瘦高高的家伙走了过来,方便面式的浓密鬈发,黑框眼镜品味不赖。  相似文献   
96.
晓昴 《神州》2011,(9):70
一部电视剧《金粉世家》让当代人认识了张恨水,然而张恨水的出名并非始于现在,早在1929年,刊登于上海《新闻报》的一部连载小说《啼笑因缘》,就已经使张恨水名扬大江南北,成为中国20世纪首屈一指的畅销小说作家了。《啼笑因缘》的成功,或者说张恨水的成功在于‘内精’和‘外炒’。内精指张恨水的精妙写作;外炒指题外的炒作,不是张恨水自炒,而是张恨水被炒。1929年前后,张恨水在北京一带已经很有名气了,但在沪上却鲜有人知。当时上海的写作圈子人才济济,北方作家无法打入圈内,"南北是互不侵犯"的。张  相似文献   
97.
王秀涛 《百年潮》2009,(11):52-55
1976年1月《人民文学》复刊,但刊物仍然被“四人帮”所控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文学》通过改组夺回了刊物的领导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代行作协的职能,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文学体制的重建,走在了文坛拨乱反正的前列,成为文坛复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8.
清初文坛曾发生过多起文人之间的讼争事件,这几起讼争事件起因不同,内容不同,但中间都夹杂了很多意气之争或门户之见。虽然其中有是非曲直之辨,但不可简单地以甲是乙非来判定;虽然双方有互相指责、互相诋毁的言辞,但又不能笼统地作文人相轻看待。学术理论问题与个性品行问题的交错混杂,是这儿起讼争事件的一个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99.
《高轩过》     
李国文 《文史天地》2002,(12):20-21
据《剧谈录》:“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重,于缙绅之间每加延誉,由此声华籍甚。”其实,李贺幼年,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被这位领导古文运动的韩愈赏识。《全唐诗》说李贺“七岁能辞章”,看来他是一个早慧的天才。文坛的领袖人物韩愈,听说长安城内,有这么一位小小年纪的文学神童,诗文辞章,做得十分漂亮,惊喜之余,也有点不大相信,便约了皇甫浞,一起到李贺家去看望,想证实一下这个小孩,是否真如人们传说的那样具有天分。  相似文献   
100.
先父郑逸梅先生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是个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专事研究文史掌故,一生作品累累,可谓著作等身,发表了2000余万言的文稿,创造了在文坛耕耘80个春秋的记录。他写作始于1913年,至1992年7月临终之日,还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