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萧军不仅是文坛上的一员宿将,更以了得的拳脚功夫而威名远扬,特别是与张春桥的那场决斗,至今仍被文坛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62.
一部《边城》让从湖南湘西走出来的沈从文驰誉世界文坛,就是这样一个在文坛上响当当的人物,年轻时差点成为民国总理熊希龄的侄女婿。  相似文献   
63.
钦鸿 《钟山风雨》2013,(1):32-35
师范这个名字,不但在江苏读者中间鲜为人知,就是在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界,知之者也少而又少——在一些文学辞典里,虽然也可以看到他的名字,但大多语焉不详;而几乎所有的大陆学者编写的台湾文学史著,对他都是略而不论。然而,他却对台湾文坛曾经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在上世纪50年代之初,他和同伴们合编的文艺半月刊《野风》,为当时"反共文艺"甚嚣尘上的台湾文坛,吹来了一  相似文献   
64.
王福和 《古今谈》2006,(1):14-18
1834年的俄罗斯和1918年的中国文坛,分别诞生了两部名字相同、文体相同、人物相同、风格相同的伟大作品——《狂人日记》。由于是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在前,中国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在后,因此,自鲁迅的《狂人日记》问世之日起,关于两部小说的影响与被影响,借鉴与被借鉴的学术研究就从未停止过。两部同名、同文体、同人物、同风格的“狂人”小说,就此成为中外文学交流中“直接影响”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65.
林桥 《文史月刊》2010,(3):46-47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在此期间,他曾在下榻的“桂园”宴请柳亚子、王昆仑等民主人士。柳亚子敬赠毛泽东七律一首,同时向他“索句”。几天后,毛泽东便把9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赠给柳亚子。  相似文献   
66.
王国华 《文史天地》2008,(12):35-40
梁实秋,徐志摩和郁达夫,无疑都是上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大人物,本文写了梁与其他二人的关系,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7.
臧马 《文史春秋》2003,(1):37-39
1943年秋天,老舍先生在青岛山东大学院内一所洋式的平房里,花了两周时间,阅读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大部分手稿。之后不久,老舍便向王统照、孟超、吴伯箫等山大同仁盛夸“此乃必传之作”,“堪称民国第一奇书”。建国后,老舍念念不忘此书的出版事宜,但终因卷帙浩繁、政治环境等因素,先生的遗愿未能实现?这部书名叫《尘世奇谈》,几经坎坷,至今仍没出版,实为中国坛的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68.
在中国现代文坛,戴望舒和叶灵凤的名字让人无法忘怀。他们一个是在新诗发展中领导一个艺术流派的著名诗人,一个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坛的作家和画家。作为与苦难中国同行的知识分子,他们一同感时忧国,寻求探索,与灾难的民族一同抗争,以他们的作品与活动,烛照出那段复杂痛苦的历史背影,记载了一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他们之间于患难中结成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69.
四川是诞生文化巨人的沃土,郭沫若、李劼人、巴金、沙汀、艾芜和阳翰笙都是中国文坛的杰出代表.是四川文坛引以为荣的一面面文化旗帜。  相似文献   
70.
《神州民俗》2009,(7):14-14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有两部电影,恐怕是没齿不忘。一部是《城南旧事》,其中的插曲“长城外,故道边,芳草碧连天……”谁都会哼上几句。还有一部是《原乡人》,影片中感人至深的情节,谁都曾挥洒过泪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