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1篇
  免费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图书馆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宝库,而基层图书馆(主要是乡镇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最贴近农牧民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它是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我国13亿人口中,有80%在农村,在实际生活中,乡(镇)图书馆(室)对提高农民  相似文献   
52.
李珍珍 《福建史志》2022,(5):66-70+7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无形的软实力,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区域经济突出的优势。作为“非遗”大县,永春县十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但重保护、轻开发的问题还明显存在。可以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走“非遗+”商业融合模式、推动非遗产业集聚发展、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外非遗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推进永春可经营性非遗市场化,使之成为永春的文化品牌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53.
王晓莉 《旅游纵览》2022,(14):16-18+26
近年来,文化遗产旅游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国内对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持续至今,可是研究的热度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外,以往文化遗产旅游相关论文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且在研究主题方面未能很好地做到与时俱进。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文化遗产旅游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方法和主题统计分析,其次对2021年《旅游学刊》公众号内“佳文速递”板块收录的文献进行研究方法和主题分析。以期为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4.
胡娟  朱生东  赵蕾 《旅游纵览》2022,(16):80-82
徽州饮食文化,带有浓厚的徽文化基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安徽省黄山市打造“美食之都”的核心资源。本文以徽州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徽州饮食类非遗的保护和发展现状,探索徽州美食旅游的发展途径。徽州美食旅游的开发可以策划风格各异的非遗美食旅游线路,开展多样化的徽州美食旅游营销,不断加大徽州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重点推进徽州饮食文化中标志性资源的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55.
魏敏 《东南文化》2021,(1):168-173
博物馆展览从器物描述、文物解读到主题阐释的发展和转变,是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科发展的成果.而阐释理念的发展并不是“淘汰”或“取代”,描述、解读和主题阐释并不相互排斥.在具体的策展实践中,根据展览主题和展品类型,综合应用阐释手段,合理处理各个阐释层次之间的主次关系,以更有效地传递知识、信息,才是展览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博...  相似文献   
56.
李林 《东南文化》2021,(1):161-167
考古文物是我国历史类博物馆的核心展品,在其主要社会职能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考古学阐释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物证史法、情境展示法、关联阐释法等已被逐渐应用到博物馆展陈中.但以传统考古学为核心的阐释方法在公众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单一视角与多元需求的矛盾、学科思维与展陈逻辑的矛盾、学术规范与启发教育的矛盾.对于历史...  相似文献   
57.
郝楠 《旅游纵览》2022,(20):107-109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旅游经济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发展极,对目的地的形象推广与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文旅融合为传统旅游区域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入新阶段。本文通过阐述非遗旅游美食开发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发展非遗旅游美食的创新策略,以期借助旅游资源开发升级提振地方经济,探寻非遗旅游资源开发与非遗美食资源保护的矛盾与统一点,最终达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和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民俗研究》2021,(3):15-21
黄河文化生态是黄河流域多民族、多文化共生共存的状态,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制约、维持着文化生态的平衡。自工业化以来,为追求经济增长,人类对河流无限索取,造成黄河断流,河水污染,自然生态恶化。相伴而来的是,许多景观及遗址被毁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消失。尊重黄河生命,维护生态平衡,有机整合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对河流、景观、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保护,才能使黄河文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