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1947年《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党报系统内开展的一次反对虚假报道的思想教育运动,通常被视为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这场运动采取了发动读者揭发"客里空"和报社工作人员检查"客里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成为我党媒体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一次尝试。话剧《前线》中的客里空客里空是苏联剧作家科尔内楚克的话剧《前线》中的一个战地  相似文献   
72.
正毛泽东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倡导者,在他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许多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对待群众批评的感人往事。在李鼎铭等实行"精兵简政"提案上作重要批语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烈士举行的追悼会上的讲话中,特别讲了一段与批评有关的话:"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  相似文献   
73.
一天,我忽然听到男厕里传来了哭声,进去一看,原来是小易将另外两个孩子推倒在了小便槽里!当时两个孩子裤腿都湿了,又冷又怕,哭哭啼啼。我心头的怒火"噌"地一下窜了上来,将小易叫到全体  相似文献   
74.
儿子回到家闷闷不乐,独自去书房做作业去了。性格活泼开朗的儿子今天有点反常,肯定遇到什么问题,是身体不舒服,还是与同学发生了矛盾,或是挨了老师批评?总之,儿子的表现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决定委婉地  相似文献   
75.
孙露珈 《神州》2011,(6):2-2
上世纪末,"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文化评论理论在美国形成,并迅速激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研究兴趣。早在一百多年以前,美国的小说家杰克·伦敦就通过作品《野性的呼唤》表达出他本人对于生态环境及人类发展的重视。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起源和发展谈起,用该理论来解读《野性的呼唤》中作者对于和谐自然的追求。  相似文献   
76.
北宋的纸币小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世昌 《钱币博览》2007,(3):3-5,13
(笔者附记:我曾写有《钱引乎?小钞乎?》,发表于《中国经济问题》1984期。本文以前文为基础,补充资料,重新改写。不再讨论“千斯仓钞版”是不是小钞,而讨论小钞本身的问题。特别是对谢采伯《密斋笔记》中的小钞资料提出了批评意见,谨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7.
在学术界,提出并接受学术批评应是每天工作的必修部分,而被后辈学者超越的前辈研究者并不一定会被完全替代。索姆·詹宁斯便是这样一位中国陶瓷研究领域的前辈,上世纪50年代他就在英国出版了《中国明代陶瓷》和《中国清代瓷器》两本专著,时隔半个多世纪,《中国明代陶瓷》的中译本已经出版,《中国清代瓷器》中译本也将付梓,希望他对开拓中国陶瓷研究的贡献能永远被铭记。  相似文献   
78.
79.
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廷官方性质的《学部官报》公布了“审定中学暂用书目”约两百种,并为之各撰“提要”以述评各书内容、史源与优缺点。与中国传统的“提要”撰述相比,此处的范畴运用与批评模式并无本质不同。唯值得注意的是,在关于山西大学堂所编《西史课程》的“提要”中,出现了“泰西史家最重批评”一语。《审定书目·书目提要·西史课程三册》,《学部官报》第57期,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一日。这一论断反映了一个事实:近世中国史家言史学批评,多了一个难舍难离的参照系,那就是西方史家的史学批评。比较地审视,自然有世界视野的获得,当然也免不了文化的焦虑,不过恰恰也是一种自我反思的动力。在此,拟在西方古典史学批评的参照下,谈谈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观念根基,以见“最重”二字是否合乎实际。  相似文献   
80.
论文从印度加尔各答华人社区的衰落与生存困境、印度文明传统环境下华人的生存适应与社会融入障碍、中国文化传统影响下印度华人心理文化调适的局限等方面,探讨了华人在印度社会中的心理调适过程及其心理社会均衡的实现情况。华人在印度社会遇到的是种姓制度、宗教认同和单惠型为主的交换模式,与华人的家族及宗族认同、信用借贷型为主的交往模式产生了较大冲突。这种冲突使华人与印度社会形成隔绝,并难以实现社会地位、安全、情感等方面的满足。印度华人根据生存环境调整生存策略,以符合华人基本人际状态的方式,实现心理与社会的内外交互平衡,却又加剧了其封闭性、保守性,使其未能成功利用印度社会的制度和文化谋求自我发展、实现自我革新,因而诉诸外部世界,通过再移民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新的发展机会。这是造成印度华人社会持续衰落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