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明季夏允彝《岳起堂稿序》曰:“唐宋之时,章之贵贱操之在上,其权在贤公卿,其起也以多延奖,其合也或贽以献,挟笔舌权而随其後,殆有如战国纵横士之为。至国朝而操之在下,其权在能自立,其起也以同声相引重,其成也以悬书示人,  相似文献   
42.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许多新派文人纷纷脱离旧婚姻,或见诸报端,或与前妻协议。尽管招来父母以及社会上的非议,但他们还是勇敢地向前迈出了一步,推动了婚姻观念的变革,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43.
《风景名胜》2009,(11):30-33
东湖之秀美,清代著名文人俞曲园在《春在堂随笔》中有记载:"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许多文人雅士都爱把东湖比作西湖,如清人郭风麟有诗云:"东湖好把西湖比,一笠空亭胜引人。"俞曲园游了湖心亭,竟击掌而问:"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  相似文献   
44.
顾建平 《文史博览》2009,(11):56-57
我国历史上的文人,似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许多轶闻趣事。 文人与酒关系密切名声最大的,大概要数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了。郭沫若说:“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据统计,现存的李白的诗文作品,  相似文献   
45.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对世界的本质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战国中后期的社会,到处是杀戮和祸患:“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当今殊死,相枕也;桁杨,相推也;刑戮,相望也”(《在宥》)。杀人和被杀,尸骨遍野,到处是鲜血。生命之轻,祸患之重,形成强烈的对比。人们在这个世界里,生存仅仅是一种偶然。  相似文献   
46.
魏晋以降,随着佛学与玄学的相互影响与渗透,佛教逐渐为中国人普遍接受,名士兼擅佛理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南朝宋侍中何尚之答宋帝时,曾历敷东晋以来长于佛理的名士异德:  相似文献   
47.
《福建史志》2010,(4):49-49
好文章要有文采。文采主要通过文章的语言表现出来.因此,写文章要讲究“提炼文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等,都是古代文人学士锤炼语言的真实写照。以下两则故事说的也是古人对锤炼语言的执着。  相似文献   
48.
茶文化和传统士人有着紧密的联系,折射着古代文人的某些情怀,影响着文人的心态观念。宋代文人尤其偏好茶,他们在品茶中品味人生,追求清雅脱俗、淡泊悠远的精神世界,形成了深沉内敛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9.
李静 《沧桑》2009,(5):216-217
元好问对潘岳在《闲居赋》中流露出的高洁与现实生活中表现的积极仕进,甚至不惜"拜路尘"的卑躬屈膝作了尖锐批判,认为其在文中虚饰高格,故此诗实不足取。然而,此文作于"拜路尘"之前,仕途不顺之后,实际上也只是反映了作者在当时特定时期的真实思想状况。因为,在社会责任、忠君观念等并没有上升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当时,隐逸自然、醉心山水只是文人在失意之余的共同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潘岳为代表的文人文品与人品的矛盾,也是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成为士大夫主流选择的先导。  相似文献   
50.
南社的酝酿     
创建神交社1907年初,陈去病回到苏州。4月清明,他和高旭、刘三、朱少屏、沈砺等人游览虎丘,凭吊张国维祠。张国维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曾在浙江与清军苦战,失败后沐浴冠服,从容投水。祠宇已经很破败。陈去病想象当年张国维慷慨赴死的气概,看到眼前满目荒凉的景象,不禁感慨万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