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书画装裱与宣纸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具一格的魅力。由于书画装裱的历史远比宣纸的久远,探索书画装裱与宣纸的关系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揭开装裱材料与书画装裱技艺发展之间潜在的逻辑联系。为了厘清这一联系,本文试图从历史渊源、技术关联和文化观念三个角度对书画装裱和宣纸的关系进行剖析,以期能够透过媒材的力量去诠释中国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方面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72.
姜红 《史学集刊》2008,(3):100-104
"敬一情二"是一种只务外表不求内心的礼貌观,它强调主体在利益因素介入后所体现出的礼的优位性,其所彰显的是与公德建设和教育改革息息相关的"公私分治"和"政教分离"等深刻的社会课题.在中国传统思想领域中饱受冷遇、四面碰壁的宝贵思想资源"敬一情二"在日本徂徕学派手中实现了成功的近代转换与嬗变,这对于日本独特的礼貌文化的形成、公德建设的长足发展可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73.
到目前为止,河北地区已公开发表的完整汉代熏炉共有34件,根据形制特征可分为普通型熏炉和博山炉两类,具体又可分为若干型式。根据熏炉的时代及类型学分析结果,河北地区出土汉代熏炉的发展可分为西汉早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四个阶段。其中,西汉早期已出现陶质普通型熏炉;西汉中期以后,铜质博山炉蓬勃发展,陶质普通型熏炉趋于衰落;西汉晚期到东汉,陶质熏炉卷土重来,在数量上远超铜质熏炉。这一发展趋势与统治阶层的需求、熏香习俗的发展、社会信仰的变化等有密切关联。此外,河北地区的汉代熏炉还呈现出集中出土于中南部地区的特点,这与地区间自然环境及考古工作开展程度的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4.
晚唐五代敦煌佛教的世俗化问题近年来为学界所普遍关注,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以占卜术数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世俗信仰与佛教的互动关系、借以审视敦煌佛教的世俗特征,可以说是拓展敦煌佛教世俗化研究的一条重要学术思路。抄写于唐五代宋初的敦煌占卜文书,据黄正建先生统计大约有274件左右,内容丰富多样,是研究占卜、佛教关系的重要资料。但在敦煌占卜文书研究历程中,长期存在某种理念偏差:已有研究往往站在各自的学术立场来定性敦煌占卜文书,过于强调其宗教归属的的单一性,缺乏对文书中多重宗教因子的细致分析,从而不能再现世俗信仰与道教、佛教等宗教在中国古代及敦煌地区长期并存融通的历史事实。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曾在对敦煌写本宅经的研究中从多个角度讨论了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道教的关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展示敦煌各宗教因子在大时段中(唐五代宋初)混通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它们各自在吐蕃占领前后存在状态的升降变迁。  相似文献   
875.
一、前言 中国的观音信仰非常盛行,其中<法华经>的翻译与弘扬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法华经>在中国至少有九种汉译.最具代表性的是竺法护于西晋泰康七年(286)所译<正法华经>,此经中的<光世音菩萨普门品>因宣扬该菩萨对世间苦难的救度,使得此品受到注目与信奉,后来也有单行本的<光世音经>流通.  相似文献   
876.
泰山石敢当     
《民俗研究》2007,(3):F0003-F0003
叶涛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泰山石敢当是一种在我国民间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信仰习俗,并在日本、东南亚等周边国家中也有流传。该书系统梳理了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脉络,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各地泰山石敢当的流布情况,并从理论上对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77.
景超  景体渭 《满族研究》2007,(4):105-110
萨满信仰展示了古代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神秘认识,揭示了先民对人类与神秘力量之间多变的依存关系的确认:其宗教理念代表东北先民古老的空间意识,表达了他们面对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产生的恐惧心理,以及对无限神力的崇拜;依赖和祈求。先民原始的蒙昧和怪异的恐惧感孕育了以萨满信仰为代表的东北地区神秘多变的惧感文化;以惧感文化为基垫的萨满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模式,文化核心,文化理据,文化特征等展示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78.
神社是日本神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道信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与同样是祭祖场地的中国"社"的对比和对日本早期神社地面结构物和活动状况、神社附加功能的发展、神社的蛇信仰等方面入手,推测神社最初的部分功能可能和中国的"社"等一样,做祈祷生殖繁盛的道场之用。换言之,神社的原初功能有不少,但其中之一可能与生殖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879.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一生中所写的最后一首关于战争的诗,它纪实言理,气势豪壮,是一曲抒发今胜于昔的人间正道之歌,是“一首雄浑沉着的新史诗”(郭沫若语)。它使我们充分感受到毛泽东作为政治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作为诗人独特的风骚文采。关于这首诗的发表过程,说来还蛮有趣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80.
吕洪年 《古今谈》2007,(2):40-42
在民间信仰中,有一位传承千年的航海女神,俗称妈祖,亦称天妃、天后、“海神娘娘”。据说实有其人,她原名叫林默。祖籍福建莆田湄州屿,是个海岛。林默的生卒年,据一些史书的记载,也很不相同。她的生年竟有六种说法,卒年也有四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卒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只活了27岁,所谓“室居未三十而卒”(参见马书田:《华夏诸神》,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2月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