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2篇
  免费   0篇
  443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577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擎 《南方文物》2007,(2):131-132
2006年6月10日,为纪念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央电视台“中国记忆—中国文化遗产日”对出土太阳神鸟金饰(金饰上的太阳神鸟图案在2005年8月16日被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金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的现场直播行动。这次直播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共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等珍贵文物200余件。其中有两件文物尤为引人注目:一件是刻有肩扛象牙跪坐人像的平行四边形玉器,一件是石磬。  相似文献   
32.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诸律的制作年代试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高敏 《史学月刊》2003,(9):32-36
对《二年律令》中《户律》、《赐律》、《秩律》、《置后律》及《收律》等的制作年代进行考证,证明《二年律令》中的诸律并非制作于同一时期,从而为正确运用《二年律令》提供了可供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33.
对李二曲哲学"本体观"的明确是二曲研究的一个基础性难题,"知体论""虚明寂定"的灵明光体论和"良知"本体论是三种关联而又各不相同的意见。相比前两者在研究中呈现出的困境,"良知"本体论的观点更能把握二曲学的学理特征,有助于其"明体适用"核心思想的诠发。对李二曲体用思想的反思和厘定,有助于明确二曲学的根本特征——在总结宋明理学的基础上,向先秦儒学复归,力图建立新的儒学形态以康济时艰。  相似文献   
34.
乾隆敕修《四库全书》,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件盛事。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月二十四日禁书运动基本结束,河南一直与此相始终。在图书征集中,河南前后七次共采进113种书籍,其中被《四库全书》著录12种,《总目》中存目55种。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河南采进本进行分析,探讨清修《四库全书》对河南这一特定区域的历史影响,以弥补"四库学"区域研究中河南的弱势状况。  相似文献   
35.
杨瑞静 《丝绸之路》2021,(4):130-135
音声人制度在隋唐发展迅速,唐代将各类乐舞音声统称为音声人.以莫高窟唐代壁画的三种仪式(仪仗仪式、祭祀仪式、婚嫁仪式)为例,分析探究了音声人作为乐舞组合的主体,参与仪式的过程,构成仪式的一部分,对仪式内和仪式外都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这些音声人作为乐舞仪式组合中的主体,以音声活动作为媒介,通过乐舞行为发挥着功能传递、结构仪...  相似文献   
36.
正人生有那么多可能,每一刻都可能是命运的岔路口,转换方向也只需一个简单的契机,或许一株草,或许一本书。——题记我喜爱读书,同许多同龄人一样,书香一路伴随我成长。我也曾是抱着《格林童话》看着王子与公主故事的孩子,也曾是为《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师傅冤枉而报不平的幼稚小鬼,或许我会这样,一直看着这些美好光明、再坏不过是破坏王子与公主姻缘  相似文献   
37.
正1936年12月12日凌晨,骊山脚下的枪声,拉开了西安事变的帷幕。今天,历史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者是东北军总部卫队第一营营长王玉瓒。张学良将军有两个卫队营,即卫队一营和卫队二营。我父亲王玉瓒当时是卫队一营上校营长。事变前,奉命在临潼华清池头道门负责蒋介石的警卫工作。受张学良将军指派,率兵参与了华清池"捉蒋"这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8.
戒文与戒书是中国戒文化的重要载体。戒文活跃于三代至六朝,以《尚书》为渊薮,以汉晋间为盛;戒书起自班昭《女诫》,成熟于《金楼子》《颜氏家训》;从戒书开始戒文化走向大众与普适。对戒文化的认识发源于《尚书》的弼违意识,以李充论戒始为自觉;六朝晚期戒文化成熟,有刘勰等的泛戒文学观,又以萧统弼匡的戒文化观为标志。萧统编撰《文选》是戒文化发展的重要事件,其《序》中论戒而书不选戒,是萧统戒文化观而非戒文学观的一个折射。中国戒文化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上古三代为萌芽期;汉晋为发展期;六朝为形成期;隋唐以降为流变期。  相似文献   
39.
关于元代科举制度的研究学界已有较多成果问世,成绩斐然,今综合考察相关成果,发现其多从元代科举制度的兴废原因、科举考试的内容及其特点、科举制度对士人等群体的社会影响及其对元杂剧等文学题材的影响。我们认为分区、分期及家族性的个案研究,对其影响从社会角度综合性考察,历史时期科举制度的比较研究等方面是未来元代科举制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40.
在传统社会背景下,德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德体现着礼的本质要求,礼表达着德的根本属性。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促使政治领域的价值观礼不断完善并产生作用。北宋时期,礼不仅成了政治领域的价值观,还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也正好印证了古代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而这一过程,是伴随着核心价值观德在政治领域推演展开形成,具体包括以君为本、以礼为制、纲常为义、仪俗为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