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罗红侠 《文博》2002,(6):75-77
1993年秋末,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石家村砖场在取生产用土时,推土机推出石质墓志铭一合。周原博物馆在得到报告后,立即派员前往现场了解出土情况。墓志铭出土于墓葬。当了解人到达时,整个墓葬已基本推掉,现场已辟为道路,经初步钻探,墓室仅残存高不足1米,墓道为斜坡形,残长仅存2米左右。墓志铭原放于墓门口的墓道中。  相似文献   
122.
叶贵良 《敦煌学辑刊》2002,1(2):145-148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斯63号〈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校正@叶贵良$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  相似文献   
123.
晚唐五代敦煌吐谷浑与吐蕃移民妇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这一时期管理上的吐谷浑与吐蕃移民有关问题的探讨 ,这一时期吐谷浑与吐蕃移民中妇女的婚姻、主要经济活动及宗教信仰等状况 ,其目的是了解这些少数民族妇女在晚唐五代敦煌社会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4.
本篇通过传世文献与敦煌本宅经的结合研究 ,试图对唐宋相宅术中以阴阳为基本分类方式的相宅宗派作一探讨。认为在这一分类方式下 ,建筑住宅被分为阴宅与阳宅两大类。同时对敦煌本宅经、传世本宅经有关阴阳二宅的若干规定进行了对比与组合 ,以便探究阴阳相宅宗的理论内涵与特点  相似文献   
125.
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等价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钱币匮乏 ,对外贸易及大宗贸易中主要用金银器皿和丝绸支付物价 ,同时也使用金银钱币。由于金银钱币和器皿及丝绸分割困难 ,不利于小宗贸易 ,因此从吐蕃占领敦煌到归义军时期结束 ,敦煌贸易市场一般使用实物支付物价。作为交换计算价格标准的等价物 ,系以麦为主 ,辅之以粟。  相似文献   
126.
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0月20—24日在古都西安市召开。国内外近五十家单位的9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提交了论文74篇。会议共设立了3个研讨主题:l.唐墓壁画与唐代历史文化研究;2.壁画艺术及艺术史研  相似文献   
127.
中国佛教发展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其中净土宗是专修往生阿弥陀净土的一个宗派。净土宗,由北魏昙鸾开教,北齐道绰继之,至隋唐问,善导大师为宣传教义,将布施所得用以抄写《阿弥陀经》数万卷,并画《净土变相》300余壁。  相似文献   
128.
杨俊 《陇右文博》2002,(2):21-23
2000年9月,敦煌市博物馆为配合阳关旅游景点开发基本建设工程,对所建阳关军事博物馆涉及的南湖乡墩墩山北侧戈壁进行了调查勘探,并抢救发掘了一座东汉墓葬。这次清理的墓葬处于西南高、东北低的戈壁滩上,东距野麻湾北部水渠1700米,南距墩墩山汉代烽燧800米,北到乡办林场南部边缘300米(见图1)。现将墓葬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9.
《大唐河西道归义军节度索公纪德之碑》是研究敦煌归义军的珍贵资料.以往学界对其多有介绍,然而录文各不相同,影响了对这一史料的利用.有鉴于此,该文对碑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将所识文字分别标以行列录出,并对个别文字进行校勘,以期为学界利用并研究此碑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30.
评《汉唐方志辑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之修,始于东汉。至隋唐间,天下州郡修图经已渐成制度。德宗建中前,各州图三年一送职方司,建中元年,改为五年一造送(见《唐会要》卷五九)。五代乱世,仍相沿不改,要求逢闰年州县各进图经,“古今事迹,地里山川,土地所宜,风俗所尚,皆须备载,不得漏略”(《五代会要》卷一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汉魏至五代近千年间,地记图经之,当不少于数千种,见于载录的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流传至今,相对完整的仅有《华阳国志》、《吴地记》等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