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3篇
  免费   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1465篇
  2013年   1473篇
  2012年   1687篇
  2011年   1145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徐丽霞 《沧桑》2010,(5):181-182
河南高等院校旅游教育与河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存在诸多问题,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根据笔者对旅游专业学生的从教经验及结合国内其他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实践,对河南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新世纪河南旅游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92.
曾令英 《沧桑》2010,(4):210-211
教育的本质是建立教育理论的基础性问题。教育在本质上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教育本质就要实现人性化,即教育对象更具有完整的人格特征;教育过程更强调人际互动性;教育结果更能实现人性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刘显成 《沧桑》2010,(6):203-204
高师美术学由于专业不断扩大规模,开拓新的学科领域,完成了从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型教育的转化,但是就业困难正日益凸显出来。究其原因,既有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不成熟的原因,更多则是由于高师美术学专业的教育内核远离实际,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阶段。  相似文献   
994.
山西期刊史     
《沧桑》2010,(6S):4-4
<正>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西期刊史》近日起发行。这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部地域性期刊史。《山西期刊史》不仅是期刊研究方面的一项重大成果,而且在出版学领域以及历史学领域均有填补  相似文献   
995.
郑玄生当东汉的乱世,在社会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本着"述先圣之意,思整百家之不齐"的崇高理想,穷毕生精力,遍注儒家经典,据清代学者考证,其一生的著述多达六十余种,"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凡百余万言"。他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之长,融为一家,"囊括大典,网络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在经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处于乱世多事之秋的郑玄,之所以在学术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他本身所具备的素质外,与当时政治形势和文化环境的变化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6.
白洁 《文物世界》2010,(5):59-60,58
<正>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历经隋、唐诸多朝代的营造,现存窟龛2000多个,雕刻10万余尊,是我国最大的石窟遗址之一。古代工匠为了烘托佛国仙境的庄严与华丽,采用了大量色彩艺术形式对洞窟和雕刻进行了精美的装饰,虽然经历了1000多年的雨淋风吹、渗水冲蚀等环境变化和人为  相似文献   
997.
快乐大本营     
我们学校虽然不大,但这里云集着无数的欢声笑语,它,就像一个大本营,收集着所有与快乐有关的东西。  相似文献   
998.
仁和 《南京史志》2010,(9):23-25
不要以为生出来的是男孩,以后就一定会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时下,男孩女性化越来越严重,性别教育应该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99.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面积约60万平方米,遗址因上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出土过大量的齐家文化玉器而被发现,这是一处以青铜时代早期的齐家文  相似文献   
1000.
脸谱     
<正>意志张伯苓办教育张伯苓多次说他办教育的理由:"我在北洋水师学校,亲见旅顺大连为日本割去,青岛为德国人所夺走。当我到济公岛的时候,看见两个人,一个是英国兵,另一个是中国兵。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