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3篇
  免费   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1465篇
  2013年   1473篇
  2012年   1687篇
  2011年   1145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了探索一种适宜的遗址文物保存方式,在四季分明,气候变化较为剧烈的西北地区的文物遗址环境区,达到最大程度保护遗址文物的目的,通过对开放式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遗址环境的建筑结构、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及大气颗粒物进行分析监测,并与封闭式汉阳陵博物馆外葬坑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单从环境温湿度恒定、阻挡室外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的角度来讲,封闭式的汉阳陵博物馆存在明显的优势。但依然不能阻止温湿度的季节间波动和室外空气污染物渗入的威胁,同时还要预防室内污染的发生,并且出现玻璃护围内部结露,文物大面积返碱等问题,并不能很好解决文物良好保存和观展目的。所以依旧需要探索一种适宜的遗址文物保存方式,既能保持文物保存环境的温湿度的相对稳定和洁净,又能缓解全封闭玻璃护围内部结露,文物大面积返碱等问题,最大程度延长遗址文物的寿命的同时,满足观众参观的需求。本对比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利用新近刊布的档案史料,本文从环境史的角度考察了光绪三年至光绪六年(1877-1880),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北疆的昌吉、呼图壁、玛纳斯一带、南疆的焉耆、库车等地因干旱而引发的蝗灾,在细致地考察了本次蝗灾发生过程及受灾程度的基础上,一方面探究政府的报灾、勘灾、赈济的具体运作过程及蝗灾防治的措施,另一方面力图探究救治程序和措施所体现出来的新疆管理体系调整的具体过程。本研究表明,光绪初年吐鲁番及其周边地区的蝗灾不但与河西地区同时发生,而且与华北地区发生的旱蝗灾害也有时间上的一致性,通过树木年轮的集成分析判断,当时西北地区湿度偏低的气候背景导致了蝗灾的发生。蝗灾恰逢政治变局,左宗棠收复新疆着手进行的社会重建与蝗灾救治同时进行,蝗灾的救治程序和措施反映出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之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先名后实"实际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103.
论文以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从华人新移民的文化自觉、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对近十余年迅速发展的海外经典读诵教育兴起的原因、背景及其作用进行了梳理和阐述,认为其兴起主要原因在于华人新移民在西方社会中普遍遭遇的文化冲突和认同危机,尤其是子女在华文学习中遇到的诸多现实困境。新移民积极创办的经典学习社团——"读经学堂",在海外华文教育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宣导、组织与教学功能。他们在课内外活动中主动选择和传承了跨国文化中具有日常实践性的"中华传统",如礼敬师长、身心合一、感恩、孝亲、终生学习等观念,在西方语境下努力重构东方"君子"式的儒家理想人格,从而帮助自身及子女实现文化上的"安身立命"。读诵经典不仅是海外华人积极开展的华文教育内容和思想形态,也是彼此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实现跨文化交流、达成族群认同的重要桥梁。由于海外新移民群体有着较为迫切的家庭教育、族群认同与思想交流等现实需求,此类读经社团未来可能会在华人聚居的更多国家和城市间蔓延。  相似文献   
104.
论文以美国和新加坡为例,论述了新移民产生的背景、中国新移民在移居国所面临的挑战、移居国的制度限制与社会支持机制的作用,探讨了海外华人移民子女教育的成功因素。认为在西方或东方不同的社会结构、教育制度和文化环境下,子女教育问题对于中国新移民家庭来说都是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国华人家庭面临着种族歧视的结构障碍以及文化和代际的双重冲突,新移民除了依靠自身能力和经济社会背景外,还通过华人社区的社会支持机制来缓解家庭内部的矛盾和代际冲突,使移民子女取得教育的成功。而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新加坡,择优录取的教育制度和中国的应试教育有很多相同之处,中国新移民在子女教育上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制度和结构引致的机会缺失,他们更多依靠自身的经济、人力、文化资本和跨国家庭资源应对新加坡的考试制度和过早分流带来的激烈竞争和焦虑。海外华人移民子女教育的成功,除了新移民由于超高端筛选而有较高起点这个因素外,还因为重视教育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和虎妈式的严管良教,以及与多层面的移出环境和移入环境等结构性因素和社会支持机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5.
106.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107.
《史学月刊》2007,(6):F0004-F0004
《现代文学研究论衡》,《史学评论》,《史学的批评与批评的史学》  相似文献   
108.
宋代功臣配享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臣配享是古代帝王对有功之臣的最高酬劳,也是激励其他臣僚、引导政治舆论的重要方式。宋代在继承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配享之制。在配享功臣的选择上,宋代君臣本着尊崇宗庙和激励后继大臣的原则,采取了慎重的态度,并依据了较为严格的标准。功臣配享与宋代政治关系密切,它反映了当朝君臣的政治态度,是当权政治集团利益和要求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09.
战后国民政府为了在教育领域重振权威,对收复区的教职员和学生,以及抗战时期留日学生进行了一次甄审运动。由于甄审运动的不合时宜、甄审政策的模糊和不公正,以及战后复杂的国内环境,甄审运动遭到收复区教职员和学生的反对,这次运动不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应,反而加大了政府同收复区教职员以及学生的离心力,也促使了国共双方争夺中的人心向背天平的倾转。  相似文献   
110.
马彪 《攀登》2007,26(4):15-16
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和适应新时期青海省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青海省的普通民众、部分高校的学生、教师进行了奥林匹克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态度表现积极,对奥林匹克相关知识掌握良好,对奥林匹克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普遍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