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朱发建 《史学月刊》2007,2(4):116-121
近代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中,因国人对“科学”含义理解上的不同,对史学是否属于“科学”有不同的认识;也因对“科学”含义广、狭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不同的“科学史学”观;由此造成史学“科学化”进程中观念分歧与实践路向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2.
北宋康定元年(1040),宋夏战争爆发,范仲淹挺身纾难,出任延州边帅。面对宋廷"右文抑武"国策所致军事人才匮乏之弊,范仲淹选将以智勇、育将以仁爱,成功地提拔、培养了一批勇猛善战的军事干将。而其中所体现的正是范仲淹独特的"育将观"。  相似文献   
23.
冯彩莉 《攀登》2007,26(6):176-178
文章在对青海省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个群体的基本状况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缓解青海省高校中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
隋唐时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佛教的发展,也在中国佛教史上达到了顶峰.如果说唐代佛教繁荣的标志是其思想内涵的丰富,那么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类书在佛教典籍中的使用.类书体例自魏晋南北朝出现后,在佛教典籍中也逐渐兴起,许多高僧大德的著述使用了类书体例.  相似文献   
25.
贵州自明代立省以来,与外交流渐为畅达,有识之士接踵而至,络绎不绝。黔地雄浑苍茫,壮阔连绵的山川,使多少词客骚人为之诵吟篇章,又使多少丹青妙手为之泼墨挥毫。从传世之作,或文献载录中了解,有清一代,入黔画家黄向坚,邹一桂、洪亮吉,钱维城皆有以贵州山水为题材的画卷。黄向坚寻亲过黔而后作《寻亲图》册、《盘江图》轴等画图流传至今,并自到过西南诸地后,画作以此方题材为多。邹一桂宦黔六载,遍及贵州山山水水,自述: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战后至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日本学术界对于新中国的研究史为研究对象,以日本学术界对新中国政治体制、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考察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研究为线索,分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日本学术界对于中国的研究概要。以此,试图分析战后日本学术界的中国观和中国研究的方式、理论。  相似文献   
27.
曾飞 《文史月刊》2007,(7):28-31
邹舜华,中国航空工业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子弟学校的退休教师,却有着一个日本弟弟。2007年春节前夕,她向笔者讲述了这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一)1945年的一个风雪之夜,一个小孩嘶哑的哭叫声回荡在林海雪原中。几天后,一个八路军战士带着这个6岁的小男孩走进了邹殿臣的家。那个八路军战士自称是李排长,他对邹殿臣说:“这是一个日本孤儿,是我在林海雪原追剿土匪时,林场工人送给我的。我们整天东奔西跑的,带在身边很不方便,只得托付给你抚养。”那时,邹殿臣的儿子虎生刚刚病逝,一家人还十分悲  相似文献   
28.
《西清砚谱》以清宫旧藏历代古砚为基础,选取其中240方形态各异的古砚编撰成书,代表着清代官方收藏的最高典范。书中所收古砚,从外形轮廓来看,包括圆形、方形、植物形、动物形、器物形等多种形制,就其中所录的明清随形古砚而言,植物形、动物形、器物形这三种类型最具特色,堪称古代砚石的经典造型。这些极具特色的古砚造型传达出古人在设计制造砚台时,或是严守传统文化思想,遵循器物自然形成规律,最大限度地保留砚石自然天成的品质;或是充分发挥匠人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创造出精美绝伦的作品,使每一方古砚都充分体现出“应物象形”“物我两化”的传统造物思想。  相似文献   
29.
卢梦雅  荀朋星 《民俗研究》2024,(2):60-69+158
18-19世纪,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扶桑即美洲”等争论中,《山海经》进入了西方人的学术视野,并持续推动着法国对中国早期景观和领土想象的地理科学探索。百余年来,何赖思、拉克伯里、巴赞、罗尼、布勒努夫、施古德、葛兰言、雷米·马修、魏德理等人的法文研究从地理学、人种学、政治学、文献学等多元角度阐释这部中国早期地理书写,作为外部成果提出了新颖的研究角度和思维方式,证明了在对中华文明历史脉络的认识中,地理、历史、民族、政治等方面密不可分,与我国现当代学者的成果相得益彰。这些研究既显示出法国当代汉学离不开欧洲东方学的既有传统和框架,亦有助于我们在对西方相关课题的了解和批判中反思和深化当前的研究,进而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中就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课题拓展国际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30.
王阳明的“心学”作为宋明道学又一高峰,完成了儒学从程朱的“理本论”向“心本论”的过渡,其“乐本人心”音乐观将“心”与“乐”体用一源,把儒家礼乐践行指向人的内在自觉,更适用日常流行。阳明后学在此基础上将音乐审美引向了唯情说,也走向了儒学礼乐教化反面。本文通过探析王阳明“乐本人心”音乐观的逻辑进程,并对其美学意义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