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南方人物周刊》2011,(25):13-13
今年2月,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一套名为《毛主席为日本工人的题词》的邮票以897万港元成交。这套邮票于1968年“文革”时期印制,从未正式发行,如今创下了中国单枚邮票或方连邮票的最高纪录。目前中国约有5万余集邮团体,邮票市场暗潮涌动,买家对中国史类邮票的热情程度丝毫不减于最近兴起的波尔多酒和当代艺术品。  相似文献   
42.
五种非人     
常有人问:佛陀会不会"骂"人?答案是会,只是佛陀骂人很有艺术,例如在《增一阿含经》里,佛陀举出了五种人: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善而不乐,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也就是不像人。为什么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呢?因为:一、应笑而不笑:常常在大众场合,大家在谈天说笑,气氛很融洽、很欢喜,偏偏有人就是绷着脸,不肯  相似文献   
43.
中日关系的基础在两国民间的友好,在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民间交流始终是一项重要内容。二战后,中日民间团体在民间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在贸易、体育、教育、艺术、学术、文化等领域对国家外交产生积极影响。本文聚焦于致力于中日友好、中日交流、对华援助等领域的日本民间团体,在对...  相似文献   
44.
《名人传记》2022,(3):1-1
这期杂志着重讲述数位女性的人生。她们的故事隽永且耐人寻味,她们的绽放如夏花般绚烂,却比花更美更动人。刘王立明。她早年赴美留学,归国后却放弃了科学救国的初衷和优厚的工作待遇,自愿从事妇女运动。因深谙在中国传统大家庭中女性生存之艰难,她下决心为中国女性的解放献身从此,她提倡节制生育、引导妇女参加工作、倡议成立中华妇女节制……成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相似文献   
45.
铸魂学社是抗战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团体,拥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有力地配合了抗战的进行。铸魂学社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一条比较完整的脉络结构,在中国现代社团史上具有典型性。南京沦陷后,广大民众有感于国破家亡的伤痛,积极从事抗日活动,成立诸多社会团体,或秘密,或公  相似文献   
46.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事变当日西安方面向外界发出了第一份明码通电,即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大救国主张”。此份电报是张、杨早上8点多在捉到蒋介石之后发出的,而南京国民政府在当日下午六七点才收到。也就在当天凌晨的寅时(3时至5时),张、杨曾提前向,  相似文献   
47.
桑一伟 《百年潮》2013,(6):48-51
人物简介龚子荣,原名龚允济,1914年5月生,福建福州人。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国家机关委员会第一书记。1995年逝世。1937年7月7日,我正好到北平投考北京大学,亲耳听到日军点燃的侵华炮声,但并未意识到它会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仍然怀着读书救国的愿望,转赴武汉投考武汉大学(因形势紧张北大停止招生)。那时的武汉,抗日声浪  相似文献   
48.
万春秀  邵晓红 《神州》2013,(19):270-270
学习拖延现象在高职大学生中屡见不鲜,学习拖延现象破坏学习情绪,降低学习效能感,扰乱学习计划,影响学业成绩。本文以高职生为研究对象,以学习拖延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以期改善学生学习拖延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鸦片战争以后,国门大开,“欧风美雨”汹涌而人。中国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已经是不可避免。咣进的中国人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主动迎接挑战,促使中国教育逐渐从传统转向近代。厦门是中国最早开埠通商的五个口岸之一,它的教育变迁既是近代中国教育变迁的一个缩影,又具有独特的风格。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编修的《厦门志》(以下简称《道光志》)和解放前夕成稿、市方志办2000年整理出版的《厦门市志》(以下简称《民国志》),保存了不少清代和民国时期厦门的教育史料。本文试图以这两部旧志为依据,通过梳理鸦片战争前后厦门教育变迁的轨迹,对厦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地位作用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50.
本文探讨了维新派时期,以"保种强身"为目的的"医学救国"思潮的萌芽,以及九一八之后,民族精英极力倡导公共卫生对于民族复兴,强国保种的重要,将"医学救国"推向高潮。而近代医学卫生救国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发展公共卫生的步伐,加快了国家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