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在艰苦而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贵州各族民众曾与全国人民一起,同仇敌忾。贵州子弟兵源源不断奔赴抗日战场,重创了日本侵略者,也付出了巨大牺牲,谱写出黔军出省抗战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02.
粟裕大将     
1947年冬,解放战争进入难分难解的关键时刻。中原战场上,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转战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和吸引了南线国民党兵力160个旅中的90多个旅于自己周围,迫使蒋军在战略上陷于被动地位。但是,蒋军在数量和装备上仍占有明显优势。蒋介石调集强大兵力于中原战场,  相似文献   
103.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半,日军炮击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沈阳城插遍了“太阳旗”,继之,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沦于敌手。1937年7月7日,驻北平丰台的日本驻屯军,荷枪实弹在卢沟桥中国驻军兵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夜11时后,向宛平县城开火,守城部队为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百一十旅二十一团三营(加强营约700人),营长金振中率部奋起还击———史称“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  相似文献   
104.
《近代史研究》2005,(6):74-74
本书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00种重点图书。本书将中国抗日战争置于世界大背景下,从战略层面对中国抗日战场这一关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了全方位的论述。揭示中国抗日战场一直拖住侵华日军主力,既牵制了日本北进攻苏的图谋,  相似文献   
105.
毛飞明 《安徽史学》2002,(4):33-35,27
太平天国天京杨韦内讧后,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安庆是安徽首府、金陵门户,因此,死守安庆,巩固皖北根据地是大平天国战略关键、大平军的中心任务。如果李世贤乐平战后,坚守皖南,以徽州为据点,与安庆成犄角,可牵制部分清军兵力,减轻安庆压力不致失守,确保天京安全。李世贤进取浙江,远离安徽主要战场,犯了战略上的错误,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06.
1966年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来杭州休假,住进杭州宾馆。恰好当时我在杭州宾馆负责接待中共中央领导人及国际友人的工作,有缘得见陈云同志,并应他之邀,向他和他身边的保健医生、护士讲述了抗美援朝中的生活和战斗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7.
江苏为辛亥革命主战场之一。战争爆发后,红十字会4个方面的救护力量——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会旁系中国赤十字会、留日医药界红十字团和江苏本地红十字分会——奔赴战地,救死扶伤,开展人道救援,取得了卓越的历史功勋,同时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8.
吴旭  张海泉 《神州》2008,(8):51-52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众姐妹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从来就不缺少女兵们的身影。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她们顶着炮火抢救伤员,扛起钢枪,英勇杀敌;和平建设时期,她们保卫和平,尽职尽责;训练场上,她们努力拼搏,为国争光。她们为中国军队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向世人展现出中国女兵的独特风采。巾帼不让须眉,在未来的挑战中,中国女兵定会创造出更多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09.
王楚英 《百年潮》2009,(2):62-66
1942年初,为支援盟军对日作战,保卫滇缅路,应英国的邀请,中国派出远征军紧急入缅参战.同年4月,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到缅甸战场视察,并作军事部署.当时我是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参与了这次视察活动.  相似文献   
110.
1940年代前期的华北,面对空前的蝗灾,晋冀鲁豫、晋察冀边区实行广泛的社会动员,破除视飞蝗为"神虫"的愚昧思想,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灭蝗救灾斗争,实现了灭蝗救灾与思想启蒙、民族解放与社会进步同时并举.在华北沦陷区,日伪政权也曾制订防除蝗虫计划,"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还编印书籍,专门研究蝗虫习性,并且设计了种种治蝗方案.但是,伪政权的治蝗社会动员缺少民众基础和具体组织措施,甚至一些官吏盲信迷信,借治蝗以中饱私囊.沦陷区内"官吏猛于虎,苛政猛于蝗".历史表明,不同政权控制区的蝗灾治理与社会动员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治蝗效果;蝗灾的监控与治理检验不同政府的管理状况,一定意义上折射出民心向背和政权兴衰.敌后抗日根据地大规模的群众性治蝗运动,预示着中国救灾体制正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