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11.
唐、宋之际,在藩镇割据,天下动乱的历史背景下,刘氏在山高皇帝远的岭南地区建立起一个割据政权——南汉。南汉的历史自刘龚后梁贞明三年(917)在广州称帝,至971年为北宋所灭,共历四主,55年。南汉四主各有“特色”。了解南汉四主的这些“特色”,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明了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自私、残酷、愚昧、荒淫、奢侈等劣根性。  相似文献   
112.
公元907年,在中国黄河流域先后更替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在长江流域则有前后蜀、南唐、吴越等国,史称“五代十国”。这些新建立的割据政权,出于自身的需要,纷纷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化中心。根据宋人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黄休复《益州名画录》、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等画史的记载,当时的化中心主要集中在今西安、洛阳、开封、成都、南京等城市及其邻近地区。其中,尤以较少受战争破坏的成都最为繁荣兴盛,成为五代时期重要的绘画中心之一。五代西蜀绘画在宗教壁画创作,人物变形和花鸟写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上承唐韵,下开宋风,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从地理政治、画院管理、寺庙壁画,书画收藏等方面对五代西蜀绘画发展和繁荣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求教于专家、学。  相似文献   
113.
杜学书 《新疆钱币》2001,(2):19-19,21
突骑施钱是突骑施汗国的铸币。突骑施原系突厥十姓部落之一,散居于新疆伊犁河流域。公元657年唐朝灭西突厥汗国后,突骑施部落酋长乌质勒势力逐渐强盛,初建突骑施政权,在碎叶川和伊丽水设立牙帐,以碎叶城为“大牙”,以弓月城(今新疆伊宁市境内)为“小牙”。  相似文献   
114.
东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魏、吴三国鼎立,开始了我国近四百年南北分裂的割据局面。南方的东吴以建邺(南京)为者,两晋时的东晋及以后南北朝中的南朝、宋、齐、梁、陈均都于此而改称建康。这期间北方民族矛盾加剧,战乱频繁,先后或并立出现过二十多个政权,社会动荡,生产力在战乱破坏中间或取得恢复发展,而南朝政权更替大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转换,一般较少给南方的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战乱较少,比之北方有着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5.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形成中国近代史上长达十余年的“一国两主”南北对峙的双重政权格局。  相似文献   
116.
媒介形态与晚清公共领域研究的拓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增合 《近代史研究》2000,26(2):237-265
本在以往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研究的基础上,从广义媒介角度考察了近代中国社会化和舆论空间的扩张问题。章注意到关注近代化和精神系统对开拓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所以着重从大众媒介和辅助媒介两方面入手,研究了它们与近代公共空间不断扩张的有机联系;章认为,近代公共领域的扩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各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经济社会系统与化精神系统各自从不同的领域构筑着近代公共领域的基础,由于各子系统运作规律的差异和封建政权对其采取的不同政策,导致近代公共化和精神领域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未呈现良性互动的性质,其疏离对峙的一面更为明显,从而成为封建政权最终颠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7.
1949年11月7日,解放广西战役的战幕拉开。11月22日解放桂林,12月4日解放南宁,12月11日五星红旗插上镇南关(今友谊关),广西解放了。刚解放的广西,面临着接管政权、肃清残匪、恢复和发展生产及建立新社会秩序等等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当时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干部。中共中央、中共中南局决定在广西创办一所新型大学,要求在短期内培养数量众多的干部,以适应广西的革命和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18.
陈明胜 《安徽史学》2022,(5):143-152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期间中共开辟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在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通过改造乡保政权巩固根据地是中共采取的重要举措。中共对乡保政权的改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创初期,为了站稳脚跟、打开局面,中共在沿用旧有乡保制度的同时,主要改造乡保长群体;随着根据地的日益巩固,中共推出新乡制,试图通过乡选完成对抗日根据地乡保政权的彻底改造。在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实现抗战与民主的共赢是中共制订乡保政权改造政策的出发点;策略性与战略性相结合、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是中共成功改造乡保政权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19.
十年来太平天国史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檀江林 《史学月刊》2001,(5):133-138
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热潮以后,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研究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据不完全统计,自1991—2000年的十年间,国内出版的以太平天国为主题的学术专20余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化、宗教、对外关系等领域,学术论有400篇以上。笔以学术论为主,参照部分作,对十年来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0.
王旸 《百年潮》2014,(10):27-32
正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定的。1982年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这部宪法的部分内容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改。1954年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