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当我为自己民族失去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长歌当哭时,也只能满怀伤痛、深长思之。范仲淹和王安石是北宋一前一后的两位政治改革家:范仲淹比王安石大32岁,他们所领导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前后相差25年;"庆历新政"于庆历三年(1043年)以范仲淹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也即《十事疏》)为标志展开,此前1年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王安石变法"于  相似文献   
32.
说起曾宪溥先生,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死屋手记》,便众所周知了。而曾宪溥先生正是人文版《死屋手记》的译者,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俄语翻译家。《死屋手记》是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服苦役期间的见闻。  相似文献   
33.
34.
芦雪 《黑龙江史志》2015,(1):149-150
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中国丧葬礼俗慎终追远、事死如生、崇尚厚葬、以礼教孝的精神一脉相承,其中也存在诸多弊端。民国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改革丧礼陋习,以实现中国社会丧葬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化。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丧葬礼俗的演变速度迟缓,这些举措并未到达预期的目的。但政府的各项措施为进一步的丧葬礼俗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清廷对于直省商政的统筹,始于1907年颁布的直省官制通则.其通过设置劝业道统筹农工商各业,藉以实现“集权”之目的,恰是清末官制改革试图改变内外相维格局、转为上下有序、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改制前各省主管商政的商务局同时兼具生产与行政双重属性,无法完全归并于劝业道,导致清廷集权的举措未能按照预设安排施行.这一曲折不仅反映了改革目标与结果的差距,也表明制度移植不能脱离国情.  相似文献   
36.
37.
周东华 《史学月刊》2007,(10):98-104
何塞.黎萨尔被认为是菲律宾"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基石"。在有关黎萨尔的研究中,黎萨尔与菲律宾政治变革的途径,即经由"改革"还是"革命"来达致国家的独立、获取全民的"福利",是争论不休的一个关键问题。从黎萨尔的著作来看,黎萨尔倾向于经由菲律宾政治精英在殖民政府内部对现有不合理的旧制度进行一场彻底的、激进的"好改革"来实现菲律宾的独立和民主。如果这一条道路走不通,那么,"暴力革命"将是最后的手段。黎萨尔所强调的"精英化的好改革"的政治思想,经由美国殖民政府的渲染,最终构成为菲律宾现代政治变革的基本模式——旧框架内的和平革命。  相似文献   
38.
中国土地制度变迁与“三农”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体制的变化,都与土地制度的变化高度相关。当中国市场化改革走近尾声的时候,土地制度改革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土地制度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变迁?每一次的变迁对政治、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制度最终做什么样的定位呢?这就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正>体式,即体例样式,是指一部地方志书的结构格局。从古至今,地方志的体式大致有平列分目体、纲目体、纪传体、三宝体、三书体、编年体、篇章节目体、条目体、篇章节条目结合体等。首轮修志绝大多数都采用了篇章节目体①,个别的如《齐齐哈尔市志》、《玉溪地区志》、湖南《辰溪县志》、云南《潞西县志》等采用了条目体。  相似文献   
40.
在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法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研究性学习法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学方法理论,对我国各级学校正在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