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发挥科学技术对这一领域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国家文物局通过对科研机构的遴选,建立起一批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搭建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笔者认为首要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科学选取评估指标、确定指标权重、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遴选出合适的科研机构,进入到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72.
随着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的激增,国内档案馆网站的队伍逐渐庞大,但质量却不尽人意,与优秀网站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在纵观大量现有的档案馆网站的情况下,本文对网站的定位、开发模式、功能划分等网站构建流程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讨论,并对已建成的档案馆网站进行了质量评估分析,希望本文能对档案馆网站建设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陆费逵,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出版家。他坚信教育救国论,从出版的角度审视教育。在中学教育领域,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提倡教科书,中学学制及教学的改革。陆费逵关于中学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和继承。  相似文献   
74.
试论清代皇帝明黄色朝袍的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代皇帝冠服中,明黄色朝袍的功用尤其引人关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朝祭所御”的概念往往含混不清,以至认为清帝明黄色朝袍既可亲郊飨庙又能御殿朝贺,模糊了朝服与祭服的区别。顺治十年(1653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傅景星奏言:“自古帝王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制,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衮冕黼黻代有不同,朝有朝服,祭有祭服,所以肃臣民而格上下也……”。本文旨在讨论清帝明黄色朝袍的不同作用,从而区分出朝服与祭服的不同。  相似文献   
75.
本文根据《盛京内务府户口册》、《黑图档》、《满州旧惯调查报告书》等文献,对于《盛京内务府户口册》册载人群的来源、在八旗制度中所处的地位及人丁编审制度特点等进行分析,认为盛京内务府实行的是等级包衣管理体制,包衣除身份低贱的在档奴仆外,还有正身旗人。由于内务府正身旗人兼有包衣身份,较之  相似文献   
76.
抗战胜利前后,新四军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苏浙战略,配合盟军登陆东南沿海地带,以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为目标,重点控制全浙江,有计划地布置力量,先后调遣苏中军区主力数批越江南下,后终因形势变化而最后放弃.  相似文献   
77.
陈四益 《炎黄春秋》2003,(12):76-76
什么都要量化,似乎不量化就不够科学,一量化就万分科学。于是各行各业都有了“量化”的考核标准,物质生产如是,精神生产也如是。然而,物质的量化好办——多少、轻重、大小、精粗、功能、硬度……各项指标都可以通过工具、仪表测得。精神生产就不同。虽然文字可有多寡,书籍可有厚薄,但精神创造的分量却是不能论斤约的。若是以著作多寡或字数多少论英雄,那么,善于抄袭或粗制滥造者一定是顶尖学者。孔子、老子,留下的著作都不多。老子只五千言,孔子多一些,可靠的也不过一部《论语》,还是弟子们编订的讲堂录。作《春秋》、释《周易》、定诗经》,…  相似文献   
78.
鸿嘉 《收藏家》2003,(8):36-37
适逢嘉德十周年纪念庆典,中国嘉德2003春季拍卖会吸引了海内外众多藏家的极大关注,纷纷前来参拍助兴,拍卖现场高朋满座。嘉德预先准备的800个竞投号牌在开拍后不久居然被登记领取一空,以至主办单位不得不临时又制作了200多个号牌。  相似文献   
79.
大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认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大运河一直是炎黄子孙所珍视的文化遗产。近年来的申遗热,更促使学界将大运河纳入世界遗产的范畴之中进行全新的认识与研究,同时国际重要的遗产研究团体也对大运河这一特殊案例给予了多方关注。当前学界对于大运河遗产的特点与价值等重点专题都展开了热烈地探讨,但与世界遗产理论体系并没有充分地接轨。因此,有必要从世界遗产体系中已有的相关文件在对大运河价值评估中产生的问题出发,探索"文化线路"对于大运河特质识别和价值研究的理论指导,从而发掘出对大运河遗产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80.
我:昨天问了问在济南的老同事,自从我走了之后,跟我差不多同期的,5年来调了一次薪,每人涨了300块。甲老:我擦,牛逼。我:没完呢。之后新招聘进来的,每月你干死也就是1000多,刚够租房子的。就是说,第一,你必须想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