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0篇
  77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三经一疏”是现代学者对古代译入的佛教四部造像典籍的总称,它们分别为《佛说造像量度经》、《造像量度经》、《画相》和《佛说造像量度经疏》。《佛说造像量度经》,又称《佛身影像量相》,全称  相似文献   
32.
为全面了解云阳明月坝集镇形成、繁荣、变迁的历史地理条件和相关背景资料,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对周围区域的相关遗存作了调查,硐村佛教摩崖造像即是调查成果之一。硐村摩崖造像虽然龛数不多,残损较重,但对于了解峡江地区佛教传播以及长江沿岸唐代石刻造像的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敦煌藏文密宗经典《白伞盖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伞盖经>是藏传佛教中十分重视的密宗经典,最早译自于吐蕃时代.目前,发现敦煌藏文佛教文献中<白伞盖经>有两种译本;后弘期编纂的藏文<大藏经>中有四种译本,本文重点对<甘珠尔>中的各译本之间及与敦煌本之间进行了比对,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同时,通过解读<白伞盖经>的内容,探讨<白伞盖经>之所以受到吐蕃社会重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34.
四川唐代摩崖造像中部分瑞像的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造像中有些造像因其来历不凡或为帝王、名家所造,或有神奇的灵应故事等,被称为瑞像。随着中印交往的频繁,大量印度瑞像被带回中土并不断被摹刻和流传。四川石刻中有一部分这样的造像,没有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由于每种瑞像无论时间和地域如何变化,都保存了固定的来历和基本稳定的形态特征。参考敦煌等地的研究成果能够辨别出四川摩崖造像中这些唐代瑞像,它们约在唐初开始出现,流行于七、八世纪,可能持续到十世纪。从来源上看,和唐初到印度求法的僧人玄奘和出使印度的使节王玄策等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5.
济南玉函山隋代摩崖龛窟造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函山摩崖造像以其众多的纪年造像题记 ,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就为学术界所知 ,但迄今仍无调查报告面世。作者以多次现场调查为基础 ,详细叙述各龛造像的现存情况 ,包括龛像尺寸。造像内容。题材。形制。题记等 ,希望能够为学术界提供一些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36.
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所开凿的洞窟中,榆林25窟是相对较特殊的一个,窟内南北两壁的观无量寿经变与弥勒经变延续了盛唐洞窟中经变画的构图、风格,而正壁残存的一佛八菩萨图在造像样式上与窟内其他图像则有一定的差别。从正壁残存的主尊、菩萨名号题记中可以发现,唐代不空译《八大菩萨曼荼罗经》能够与之相对应,但是该经对八大菩萨身形的描述与榆林25窟的图像有一定差别。此图像与藏经洞中的部分绢画具有类似的风格特征,其中一部分有藏文题记,表明它们与居住在敦煌的吐蕃信众有密切的关系,而藏经洞中发现的藏文抄写的《八大菩萨曼拏罗经》可以证明此地的吐蕃信众确实信奉这一经典。一佛八菩萨的图像在吐蕃本土拉萨及青海地区屡有发现,其中西藏昌都与青海玉树的两处摩崖石刻由高僧益西央开凿,年代均在九世纪初,这些遗迹说明一佛八菩萨图像在吐蕃本土的流传情况。在这几处图像与榆林25窟的一佛八菩萨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吐蕃流行的八大菩萨图样并不十分固定,但其构图和风格是基本接近的,而榆林25窟所采用的图像可能来源于吐蕃地区。  相似文献   
37.
张玉兴 《文献》2023,(1):102-116
唐人崔严爱的墓志存在志尾重刻和志侧补刻,影响了墓志信息的释读,现有著录大都有文字遗漏、句序颠倒等问题。通过对墓志内容的考订,揭示出崔氏从吉州权葬之所迁葬洛阳邙山本家祖茔,又因崔氏祖茔重建从邙山杜郭村北原改葬平乐原,以及最终与丈夫卢招合祔葬入夫家墓地的三次改葬情形,殊为罕见。三次改葬信息在墓志上均有呈现,再结合相关出土墓志综合分析可知,唐人改葬时,除了废弃原有志石重新撰刻新志外,还存在直接利用原志,或是在原有志石上重刻、补刻、侧刻,一石二志,新旧两存等多种复杂情形。这对准确提取类似墓志的信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
近年,因郑州二里岗牛肋骨刻辞的"土"字之上补释出一个"乇"字并连读为"乇土"(即亳社),从而牵涉到商史研究中有关"商汤都亳"的重要议题。通过二里岗牛肋骨刻辞几种早期资料的比对核校,过去的几度释文确实漏释了其间的"乇"字。此字的补释,对相关史实的研究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9.
将铜器刻文与史籍对照研究,从而对刻文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0.
青藏高原东麓吐蕃时期佛教摩崖造像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次一藏东地区考古发现的佛教造像遗存二大日如来信仰在藏东地区的传播三唐蕃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吐蕃佛教遗存青藏高原东麓,是指青海、西藏以及四川三省区交界的广大地域。从历史上看,这个区域既是吐蕃王国向外扩张的重要通道,也是吐蕃王国势力最为强盛时期的东部疆界,学术界一般习惯于将其简称为藏东地区。今天西藏以外的藏族聚居区无论是甘南藏区、青海藏区、四川藏区,还是滇西北藏区都处在这一区域之内,这不仅能够说明这个区域历史上与中部藏区(卫藏)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个格局也正是从吐蕃以来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