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新疆原归甘肃节制,光绪十年(1884年)设布政使司,始建行省。  相似文献   
82.
张明 《史学月刊》2024,(2):26-36
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是唐宋武官制度变革的先声。唐代官制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武职事官需要广泛从事使职,以作为职官制度正常运行的补充。随着战争形势和军事制度的变化,武职事官兼任的使职长期化、固定化,造成了事实上的官、职分离,由此边军和禁军中普遍出现了将武职事官作为阶官的现象。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的发展与军赏形式转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并与文职事官阶官化的过程相联结。安史之乱期间,朝廷滥授高级武职事正员官,加速了武职事官阶官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83.
太平天国侯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从兵 《史学月刊》2002,(12):24-30
张德坚《贼情汇纂》和太平天国自身献《天情道理书》与《天父圣旨》中有所谓的“侯相”称谓。通过对这些献使用“侯相”一词的语境进行分析可知,这既不是人名,亦非单指既为侯又为相的某类人,它和晚清封建统治阶级官场上的“侯相”不同,而是对太平天国身为侯爵和六官丞丞相官职的人的统称,是一种复指。太平天国将侯与相统称“侯相”有其一定的权力基础与礼制基础。  相似文献   
84.
妈祖·妈祖     
  相似文献   
85.
在宋金、宋蒙对峙的形势下,原生活于北方的民众,由于各种原因,陆续南来.他们被统称为归正人。南宋政府对归正人的态度虽然前后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采取了招纳和笼络的政策,除对归正人在经济上作出种种照顾以外,在政治上也有一些优待措施,科举和授官就是其中的两个方面。科举制度发展到宋代,已臻于完备,它既是朝廷选拔官员、笼络士人的主要手段,也是士人入仕的主要渠道。因而,在新的形势下,朝廷调整了科举制度和授官办法,将其应用于对归正人的招纳和笼络上。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南宋政府收罗人才并吸引更多的北方民众南下固然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处置失当,从而出现种种流弊,教训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86.
蒋玉林 《攀登》2003,22(2):55-58
入世不仅是一种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观念形态与行为方式,尤其是支配行为的思维理念的入世。在中国与“官”化相关的理念,首当其冲面对WTO挑战,否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入世,而挑战最烈的是“公平”对“等级”的冲击;“民主”对“专制”的冲击;“权利”对“权力”的冲击;“规则”对“人治”的冲击;“透明”对“暗箱”的冲击。  相似文献   
87.
由于商屯刺激了海盐业的发展、统治者重视海盐业务和廉州有生产海盐的传统,所以在明中叶以前,廉州的海盐业空前繁荣,成为今广西境内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明朝在廉州设立了专门负责海盐生产、收购和盐课支发的基层管理机构——廉州盐课提举司,对灶户等进行直接的管理.廉州盐课提举司的上级管理部门——海北盐课提举司管辖的区域和漕盐的运销范...  相似文献   
88.
任江 《四川文物》2007,(6):45-60
玉册是我国古代册书的一种,形式模仿简牍,册文直接镌刻在编联成册的大理石或汉白玉册条之上。唐宋时期,玉册是中原王朝即位、册命、上尊号、上徽号、上(或赐)谥号、追谥、遣奠、封禅、祀汾阴后土、谒陵、郊庙等礼制活动当中使用的重要仪具。本文拟从碑志等实物资料出发,结合传世文献,对唐宋时期中原王朝制造玉册的机构、人员以及相关问题略作论述,以求理清该时期玉册官制度的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89.
90.
太原王公墓志于2017年9月出土于太原市晋源区义井村。墓志内容部分缺毁,志主王公名讳不详,但根据墓志中已确定的时间信息可以大致还原志主生平。王公生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或因其父得入李存勖幕府,中年后受到重用,曾任都孔目官、新州团练副使等职,为后唐的建立做出了一定贡献。开国初即被授予竭诚匡国功臣之名,后领安国军节度副使,不久去世,归葬太原。王公墓志的出土为五代藩镇幕职和后唐开国集团的研究又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