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骨折是古代人类遗骸中最常见的创伤类型,通过对群体骨折发生率的统计分析,有助于探索古代居民的生存压力和适应性变化。采用显微镜和X光成像技术,参照现代临床医学鉴定标准,对郑州汪沟遗址出土的210具人体骨骼进行了观察和记录。通过与不同经济形态人群骨折发生率的比较,汪沟居民基本不见因暴力冲突而引发的蓄意性伤害,推测汪沟居民在仰韶文化晚期阶段生存环境相对稳定,聚落或部族之间发生战争与暴力冲突的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212.
你走了,走得那么突然,那么的匆匆。突然得让家人没有一点准备。匆匆得让朋友采不及同你道别。八十高龄的老母亲想不通,—起生活了16年的爱妻想不通,13岁的儿子想不通,所有熟悉你的人都想不通。  相似文献   
213.
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传播浪潮,以它所在的晋、陕、豫一带的中心区作为源头,波及东南西北四方。庙底沟文化还对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强大的推力,在那里也发现了同样传统的彩陶遗存。庙底沟彩陶向西向南的传播,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传播,也是一种认知体系的传播。随着彩陶的播散,我们看到了一种大范围的文化扩展,这种扩展的意义与作用,大大超过了彩陶自身。  相似文献   
214.
鲜丰隧道穿越亚沟石刻建设控制地带,对爆破振动实施的现场进行了检测。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爆破开挖采用数码电子雷管与普通毫秒雷管组合控制爆破技术施工,为确保文物安全,控制爆破振动质点峰值振速在允许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215.
《华夏考古》2011,(4):3-24,28
山西岢岚县窑子坡遗址在进行“山西忻州——保德高速公路”沿线文物保护工作中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岢岚县文管所联合组队发掘出一批古代遗存。遗迹主要为房址、灰坑、墓葬,年代为庙底沟二期、龙山、战国及元时期。该遗存的发现为了解晋西北地区的古代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16.
一著录木工册鼎自乾隆三十六年(1771)颁赐孔庙之后多有著录,较早的有乾隆三十九年(1774)《曲阜县志》、嘉庆九年(1804)《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及道光四年(1824)《金石索》。其中乾隆本《曲阜县志》对乾隆帝颁赐"商周十供"有较详细的描述:乾隆三十六年,皇上临幸释奠,特降圣谕:前岁修葺太学告成,因念阙里庙堂设有牺象诸尊,爰择镌藏周范铜鼎、尊等十事陈之大成殿,用备礼器。兹临幸曲阜,祗谒先师,阅视所列各器不过后汉时所造,且色泽亦不能甚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