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古英格兰有罗宾汉在舍伍德森林里劫富济贫,今日美国则有“罗宾汉702”,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里一掷千金出手豪赌,赢来的钱全数帮助穷人,自己承担全部损失。赌徒不为谋财而来,可谓古往今来头一遭。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诸多原因,战后并没有调查统计出完备周详的中国抗战损失总数。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总数歧见不一。为深化中国抗战损失的研究,本文回顾中国抗战损失研究的历史,系统疏理有关抗战损失研究的成果,探析损失统计差异形成的原因,揭示损失研究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并对抗战损失的调查和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损失调查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爆发后,广东省政府即着手进行抗战损失专项调查。1939年7月后.广东抗战损失调查纳入省政府的施政计划,按国民政府制颁的损失调查办法和表式按期查报,形成了敌机袭粤、第一次粤北战役、全省人口伤亡和公有财产损失等多项调查统计资料。由于战时战后环境的影响以及损失查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致损失统计不完整、不准确。  相似文献   
14.
大饥荒对于中国六十岁以上的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对大饥荒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如大饥荒程度,大饥荒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大饥荒年代的社会状况,等等,拙著《墓碑》共28章,其中除了展示灾情的13章以外,其他15章都是专题研究。大饥荒年代的人口损失只是大饥荒的一个子题,  相似文献   
15.
著名经济学家辛文先生的不幸仙逝,是四川省学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们后辈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辛勤耕耘,文传千古,也许是他的名字,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辛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事认真,行事低调,勇于改革,敢于直言,是学者型官员的杰出代表和真正典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教诲。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南京图书典籍损失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国祥 《民国档案》2007,(3):112-119
日军对南京图书典籍的破坏和掠夺,是日本摧残中国文化的典型案例。关于南京图书损失问题研究,已逐渐为学术界所关注,见之于报刊的专题论文就有十数篇之多。由于种种原因,研究中多存歧见。为注重研究的科学性,本文就研究中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图书损失数量、被掠夺至日本的图书数量、战后南京图书损失统计的计算方法及可信度等,加以考证和辨析,以期识者继续探究。  相似文献   
17.
光绪二十六年(1900),慈禧太后及刚毅等人,企图借助义和团消灭洋人,邀义和团人京。京城秩序大乱,烧杀抢掠,商店及金融机构等遭受巨大损失,中国通商银行北京分行也在劫难逃。五月二十六日(6月22日),该分行遭兵匪抢劫,并被焚毁。六月十六日(7月12日),北京分行襄理钱邦彦在致总行总董、督办函中谈到这次被抢的损失说:“计抢去本行钞票十万两,现银二万八千余两,银元二万五千余两,  相似文献   
18.
二战时,美英联军对德国展开了大轰炸。由于德国防空力量强大,美英空军损失惨重,人机皆亡比例达11%。为了降低人机损失,联军专门请来专家汤姆逊研究战斗机受损情况,着手实施有效改进。汤姆逊带领研究小组投入到工作中,他们检查了执行任务归来的所有飞机,发现这些飞机的机腹部位都布满了弹痕,而机翼则大都完好无损。汤姆逊由此大胆地推断:战斗机机腹部位较容易受到炮火攻击,而机翼则可相对自  相似文献   
19.
1938年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迟滞了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的进攻势头,推动着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武汉会战后,陷入长期作战泥潭的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整侵华策略.在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方针的同时,着眼于更大规模、更有组织的经济掠夺,“在物质上,掠夺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掠夺生产工具,使中国民族工业归于毁灭和奴役化”①.通过最大限度地榨取沦陷区内的经济资源,达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罪恶目的.湖北沦陷区工业遭到空前的摧残和掠夺.  相似文献   
20.
合同产生违约时,守约方拥有了一个可以解除合同的权利,这种权利在性质上是形成权,但同时,他也负担了一份义务——减少损失的义务。合同的解除权与减少损失的规则在我国合同法上都有所体现,但真正二者到底呈现的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如何对解除权和减少损失作出判断。还有待解答,本文旨在从合同法和相关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浅见,希望能对这方面的研究作出点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