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联,是中国文艺园地中独有的一朵奇葩,俗称对子、帖子,贴于门柱、房柱上的称楹联,后来便泛指对联。新春佳节张贴门庭的通称春联。按用途分,用于婚丧喜庆的对联又称婚联、喜联、贺联、丧联(挽联)。它根据汉字的字形、字意及词性、声韵构成,讲究遣词准确,造句精练,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格律严谨,寓意深刻。对联的发展源流,和南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于2009年1月22日因病在澳大利亚悉尼去世,享年85岁。他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1月31日上午,在悉尼市麦考里公园的公墓内下葬。梁的好友、另一位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特地委托代表献上花圈,挽联上写着:悼梁羽生兄逝世,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后署“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相似文献   
13.
谁说您走了呢?……亦文亦武,笔剑双修,繁华滤净红尘梦。忧国忧民,冰霜两鬓,大雪无痕赤子心。陈沂兄长走了,我蕴着热泪写了这副挽联,并且突节而歌:凭栏处,潇潇雨泣……来抒发我的沉痛。平生善歌不善哭,只有两次我以歌代哭,亦歌亦哭,头一次是八十年代初我回遵义的老家“沙滩文化”的沙滩,先是一门兄弟子侄执手而泪雨滂沱,继而是叩拜祖宗的坟墓而放声痛哭。二十多年的生死情结;骨肉凋零残照里,诗书灰土火魔中,我怎么不痛哭呢?第二次恐怕就要数给陈沂兄长送别了。  相似文献   
14.
15.
这是1937年熊希龄逝世之后,蔡元培为他撰写的挽联挽联形象地概括了熊希龄由“从政”到“从善”;再由“从善”到“救亡”的人生之路。熊希龄的政治生涯是悲剧性的。虽然他在民国初年曾一度居于国务总理的高位,并有心想在他的任内把中华民国纳人资本主义法制建设的轨道;但是,遭到狡悍的一代枭雄、大总统袁世凯的百般钳制,使他无从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最后带着抑郁、负气的心绪辞职下野。然而可贵的是:在政治上不能有为的熊希龄,并未因此消  相似文献   
16.
柳哲 《古今谈》2000,(3):11-14
曹聚仁与鲁迅非泛泛之交。1927年12月21日,鲁迅应邀到上海暨南大学演讲,曹聚仁时为暨大教授,参加听讲并将鲁迅讲演笔录成文:《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在上海1928年1月29日、30日《新闻报》副刊《学海》第182、183期上发表(署名刘率真),后收入杨霁云编的鲁迅《集外集》中。三十年代初,曹聚仁主编《涛声周刊》、《芝种》及与人合编《太白》等报刊时,鲁迅积极为之撰稿,往来书信就有40余封(据1981年新版《鲁迅全集&;#183;日记》记载:曹聚仁从1933年5月7日得鲁迅第一封书信,至1936年3月7日得鲁迅最后一封书信止,共得43封书信),单《鲁迅全集&;#183;书信》就收了鲁迅致曹聚仁的二十五封半信。鲁迅逝世时,曹聚仁集鲁迅诗意写成挽联。  相似文献   
17.
金铎  钟达 《文史月刊》2003,(8):23-23
2001年山西《文史月刊》第11期发表了《孙中山给我表叔赠挽联》一文后,在社会上特别是在金的家乡重庆市忠县反响极大,认为孙中山能为金少穆赠挽联不仅在忠县乃至西南地区也仅此一人,忠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县志办派专人到金少穆的家乡拔山寺金家河尔塬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18.
1942年5月27日晚9时,陈独秀逝世于四川江津,享年63岁。陈独秀逝世后,虽无热烈的追悼仪式,但朋辈们的吊念,以挽联诗纪念其哀思怀念,却终久不断。这些追吊纪念陈独秀的挽联和诗,大都对陈独秀的一生,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对他的人格和国格给予了肯定。这些挽联诗不失为研究评价陈独秀的极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