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卡伦弁兵的巡逻"、"巡查卡伦"、"察边"是清朝政府在其边防中所采取的内容、形式互不相同的巡视制度,但由于其名称比较相似,容易引起混淆.本文根据<科布多政务总册>等文献记载,分别解释上述三种巡视制度的基础上,对它们之间的本质性区别及其内在联系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2.
陈世强 《人文地理》2007,22(1):F0002-F0002
2006年6月10日上午,区域理论发展前沿和河南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开封河南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教育部人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副处长何健、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陈垠亭、中国名区域经济学家陈栋生教授、河南大学原校长、名经济地理学家李润田先生、河南财经学院资深教授杨承训先生,校领导赵国祥、宋纯鹏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科学院等二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40余名专家学,以及教育部人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为期两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3.
胡恒 《清史研究》2015,(2):111-136
明清基层社会管理制度转型中,州县捕巡官员的分辖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尤其以广东最为典型。自明代中后期开始,巡检司直接统辖乡堡,清初典史、驿丞等开始具有辖地,至雍正五年县丞、主簿等佐贰官也纷纷移驻乡村,并最终通过乾隆二年吏部行文将捕巡官员分划辖境的管理方式从局部区域推广至广东全省,事实上形成了县下一级行政单元的雏形。捕巡官员在基层社会发挥了有限但又广泛的行政职能,与乡绅形成共治乡村的关系,得到官方和民间的双重认可,其辖区具有了统一名称——"司"。广东并非孤例,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以后全国各地大量出现类似捕巡官分划辖境的现象,构成一种全国性的州县分辖制度,代表着国家将行政机构向县以下渗透的初步尝试,由此传统以县为界将皇权、绅权视作"双轨政治"的认识就具有了重新思考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分析明代云南金齿军民指挥使司设置的背景、原因、特点以及意义。在前人讨论军民指挥使司以及挖掘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明代云南金齿军民指挥使司设置的具体情况,从元末明初滇西地区的形势、定边战役与云南卫所建设,永昌地区在滇西南防线中的地位,及永昌地区的军民人口数量、田赋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金齿军民指挥使司的设置是滇西地区边疆形势的需要,也与永昌地区军民人口数量、财政状况相符合,对保障明初滇西边疆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明代陕西行都司的治所先后经历了河州——庄浪——甘州的三次变迁。陕西行都司的前身是西安行都卫 ,洪武七年置于河州 ;洪武八年改为陕西行都司 ;洪武九年罢 ;洪武十二年复置于庄浪 ;洪武二十六年自庄浪徙于甘州。从此直至明朝灭亡 ,甘州皆为陕西行都司的固定治所。其中 ,庄浪时期的陕西行都司的性质非常特殊。史籍对此多语焉不详 ,而《诸司职掌》等书则付诸阙如 ,因此给人造成一种若有若无的假象。本文通过对有关史籍的排比、考证 ,认为庄浪时期的陕西行都司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置机构 ,它无官员 ,无所司 ,亦无属卫。产生这种特殊情况的原因 ,当与洪武年间陕西行都司的职能转变以及当时西北和全国的形势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杭州万松岭老虎洞窑青瓷的胎釉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近年来在杭州凤凰山万松岭附近发现了古陶瓷窑遗址,经初步发掘考证,有专家学者认为是南宋官窑修内司窑遗址,然而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异议。本文通过对万松岭出土青瓷及相关青瓷胎釉成分的分析对比,认为万松岭老虎洞官窑就是修内司官窑,同时也论述了修内司官窑以及郊坛官窑青瓷采用的浙江地区原料,而不是从河南地区引进部分原料烧制。  相似文献   
107.
1954年1月14日,董必武在政务院第202次会议上对1954年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作了说明,认为国家已经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治国方略应从搞运动转到"按法律办事".这是董必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郑重提出"按法律办事",同时,他还提出了"培养群众法律意识"、"教育人民守法,首先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守法"等思想,这是他经过多年观察、思考而凝练出的治国良策,是他法学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8.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汉文部分共收录宋代西北边境军政文书109页,在这109页文书中有几页文书涉及到北宋统制司设置的一些情况,本文对这几页文书涉及到的基本史实进行了考释,对《拣选状》中反映的宋代统制司的设置、宋代军带的拣选以及北宋末年西北地区与西夏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9.
杨森 《敦煌学辑刊》2001,9(2):17-23
本对《辛巳年灯司仓贷粟历》进行分析认为,一些学将此“辛巳年”释为921年可能有误,因为执掌“灯司仓”的是慈灯和尚,系吐蕃占领敦煌时期的僧人,他在亥年(819)任判官,其年龄不会小于20岁,子年(820)前后又到灵图寺,且财力雄厚,他能活到921年达100岁以上是颇令人怀疑的。而将“辛巳年”释为成通二年(861)大概是恰当的,与情与理均合。成通二年他早已回到了可能就是他出家的“龙兴寺”任司仓一职,此年之后书中再不见该僧的踪迹。  相似文献   
110.
从乡司地位变化看宋代乡村管理体制的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司是宋代县乡赋税征收体制和乡村管理体制中的关键人物 ,其地位经历了由乡里基层政权的下属逐步上升为县吏的变化。这是因为乡司负责县乡赋税征收各类簿账书算的职责使其掌握了县乡赋役征收的实权 ,成为县衙征税与税户纳税的交接点和中间环节 ,是宋代州县基层政权维持正常运转的润滑剂。而更深层次原因在于乡司的出现适应了两税法之后赋税征收体制和乡村管理体制的需要。同时 ,乡司的地位变化 ,也反映了宋代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重构和功能的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