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万京华 《百年潮》2010,(8):67-71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做好抗美援朝的宣传报道工作,新华社先后派出和调配了50多名记者、编辑赴朝,并组建了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及其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122.
互动     
<正>【编辑小语】抗美援朝对大家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但多年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对这场战争为什么会爆发,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什么会出兵朝鲜,以及朝鲜战争对世界  相似文献   
123.
吴志菲 《文史月刊》2010,(12):62-66
<正>这位老人,是从抗美援朝的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英雄,是当年全国99名"一等功臣"中的一位。复员后,他无怨无悔地回鄂南老家当农民,从此隐功埋名43年。老人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为了让孙子参军,他才不得不拿出自己珍藏了43年的立功证书。  相似文献   
124.
严大芳,有胆、有勇、有谋,是一个《亮剑》中李云龙式的传奇人物,10次受伤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既是一员虎将,又是一员福将。他三过雪山草地,参加上党、大别山、淮海、渡江和抗美援朝等战役,  相似文献   
125.
1953年11月,我接到中央有关部门通知,让我率团赴朝鲜慰问。赴朝前,我在北京又一次演出了《宇宙锋》。演出结束后,后台突然响起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浓厚的湘音:“我晓得她会演得这么好的嘛!原来是贺老总来了。  相似文献   
126.
赵光 《湖南文史》2002,(2):72-74
提起黄继光这个响亮的名字,全国人民几乎无人不知,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和董存瑞、邱少云等一样,鼓舞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共和国新人。谁能想到,当时因种种原因,这位“巨星”的英雄事迹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就连报纸上刊登的作战经过也十分简单。有的甚至与事实不符,以至最初上级只为他评了个“二级战斗英雄”。那么后来是谁发现了这颗“英雄巨星”?在老志愿军中一直流传着“没有万福来黄继光就不会‘一举成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前不久记采访了曾任黄继光所在连连长,现已离任的空军某部原副参谋长万福来,了解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7.
《文史博览》2010,(10):71-71
<正>亲爱的读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更好地为您服务,《文史博览》每期推出"读者评刊"活动,评刊活动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底。届时我们将评出优秀评刊读者,并奉上精美纪念品。  相似文献   
128.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出兵朝鲜战争是对别的国家领土主权、平民生存权、战俘生命权等的践踏,是西方大国推行双重人权标准和强权政治的突出体现;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是反对践踏人权和维护中朝两国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正义之举。从人权角度挖掘抗美援朝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清醒认识某些西方国家打着“人权”旗号实施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及公然践踏人权的丑恶行经,驳斥其“人权高于主权”的荒谬论调,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9.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淮河两岸掀起了根治淮河运动,涌现出大批治淮模范.此后,党和政府通过报刊、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及邀请治淮模范参加中外重要会议、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等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了广泛宣传,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模范的热情.其间,对治淮模范的宣传还与抗美援朝及妇女解放运动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对于治淮模范的宣传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拥护,治淮模范还成为越南等国家工农群众学习的榜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外交流.  相似文献   
130.
李庄的境界     
五次近距离接触 回顾2006年,最令人哀伤的事,莫过于3月3日李庄同志逝世:当时,很想写篇怀念他的文章,一想到他是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新闻界头面人物:能上天安门、进怀仁堂、出入勤政殿采访的首席记者;第一批抗美援朝战地记者,并且是中、法、英三国记者组成的记者组组长;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国记者团副团长;1957年去莫斯科帮助苏联创办《苏中友好》杂志的顾问、专家组组长……这么多显赫经历,真的不知从何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