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太平洋国际学会(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IPR)成立于1925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亚太地区民间团体成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1945年1月6-17日,第九届太平洋国际学会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温泉镇召开,来自中、英、加、美、澳、法、荷、印、韩、泰、菲十一国的代表讨论了战后对日本处置、远东地区经济发展以及附属领地问题,这些讨论和研究为雅尔塔会议和渡茨坦会议创造了基础.由于太平洋学会会议不公布正式会议记录,这份收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反映了中、美、英等主要国家代表对战后太平洋地区重建问题的不同态度,以及对日本天皇(The Throne)和财阀(The Zaibatsu)的处置意见,有助于人们了解战后远东秩序建立的相关背景,对于研究战后至今太平洋政治格局的建立与演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日本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提要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维新后为宣扬为天皇献身的精神而建立的,它利用了日本神道教的国教的地位,把供奉在靖国神社中的阵亡的日本军人作为国家的“英灵”,使靖国神社成为战前日本的“国家宗祠”。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靖国神社更成为鼓吹军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工具。战后,靖国神社在形式上失去了国家神社的地位,但仍是日本右翼势力和保守政治家的重要政治阵地。他们竭力争取恢复靖国神社在战前的显赫地位以及鼓动“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实际是为了否认侵略战争的责任和罪行,否定战后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历史的正义审判,同时也是要用靖国神社这一精神枷锁使日本人民持久地受到桎梏。我们应当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的角度,从思想与战争认识的深度思考靖国神社问题。  相似文献   
43.
日本投降前后对中国经济的最后榨取和债务转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抗日战争结束前,日本在明知要战败的情况下,在中国大发伪钞。大发公债,并以日本公债充为发行准备,特别是利用国民政府接收前的时间差狂发纸币,由于战后这些损失没有赔偿,从而使中国惨受通货膨胀之苦。战败前日本还利用一切手段转移对中国所欠债务,销毁证据。  相似文献   
44.
战后福建经济建设运动的兴败及其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胜利后,以胡文虎为首的一批东南亚(也称南洋)闽侨,发起了一场群体投资祖国,全面开发、建设八闽的福建经济建设运动(以下简称“经建运动”)。这是一场计划筹资300亿元国币,用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来开发建设福建的山海、工农业及金融业,以南洋为依托,以厦门为基地,覆盖全省...  相似文献   
45.
《伪满大学教育实况及复员整理意见》选自馆藏国民政府教育档案汇集,原件为油印件,国民政府教育部东北青年教育救济处编印。本组史料对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在东北的教育状况及战后接收改组意向叙述颇详,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46.
世界上最难的工作——记上海市长吴国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国桢(1903—1984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1946年至1949年间曾任国民党政府上海市市长。本是当时一位美国记的采访稿,对了解吴的政治生涯和战后上海的社会政治风貌有一定帮助,故译出以飨学界。  相似文献   
47.
澳门《镜海丛报》创刊于1893年7月18日(光绪十九年癸巳六月初六日),终刊于1895年12月25日(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一月初十日),周刊,共出版125号。另有内容存有差异的葡版,中版终刊后,葡版还继续了多年。这次影印出版,虽然只是目前所能找到的一部分,但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8.
战后东南亚经济开发引发民族冲突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红 《世界历史》2001,(6):95-103
东南亚在战后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民族问题。这些民族问题,既有地方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对抗,也有大民族与小民族、优势民族与劣势民族之间的争斗,民族关系在一段时间里十分紧张。虽然东南亚国家的民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殖民“分而治之”政策所遗留下来的恶果,但无可讳言,战后各国在经济开发过程中的政策失误等问题也是导致民族关系恶化、民族冲突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认真研究经济开发与民族问题,总结其他国家处理经济开发与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笔认为,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经济开发之所以会引发民族矛盾和冲突,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49.
1961年5月至1962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关于老挝问题的国际会议,是继1954年第一次日内瓦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二战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与有关国家就重大国际问题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的重大国际历史事件。陈毅副总理兼外长率领中国代表团与会,  相似文献   
50.
四、在屡受挫折和曲折中保持发展势头晋中商帮鼎盛时期,时局越来越乱,商业风险越来越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又发生了1856年(咸丰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庚子事变),19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