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0篇
  4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黄秀婷 《旅游纵览》2015,(2):213-214,216
浙江省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业收入成为浙江省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旅游配套设施使得浙江省旅游有很大的竞争力。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选择GDP、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客运量、城镇可支配收入、高校在校人数建立灰色关联模型,选取08-13年的数据。结果表明,高校在校人数对旅游竞争力关联度最大,国内旅游人数、客运量与旅游竞争力关联度最小。  相似文献   
102.
尹洁 《环球人物》2015,(6):63-65
中国指数研究院估计,2015年全年商品房均价同比跌幅介于0.5%—2%之间对于举国关注的房地产市场,专家、学者乃至地产商都会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判断和预言,而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房地产专业研究机构之一,中国指数研究院(下文称"中指  相似文献   
103.
探讨社区环境对农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对于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给出居民福祉的提升对策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多层次模型探究了洛川县社区环境对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同时给出主观福祉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主观福祉均值为0.512,年龄、收入与健康与主观福祉呈显著正相关。(2)社区环境解释了主观福祉18.57%的变异;降低灾害影响、提高人口密度、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社区整洁程度能提升主观福祉。(3)以保障社区安全、增强乡村拉力、改善人居环境为核心的自上而下决策管理与以收入和健康为核心的居民个体适应性调节是居民主观福祉提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4.
“十四五”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是文旅产业乘势而上转向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基于国家级旅游示范区张掖市2011—2021年文旅产业发展概况,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张掖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并提出张掖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张掖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都有所提升,整体上文化产业滞后,文旅产业发展进程曲折,文旅融合协调发展类型从严重失调衰退型过渡为中级耦合协调型。张掖市未来可以通过规划引领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丰富文旅融合产品体系,加强数智赋能文旅以提高文旅融合发展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相似文献   
105.
张珍 《旅游纵览》2023,(6):14-17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民宿得到快速的发展。消费者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游客不再将民宿看作是提供住宿的物理空间,而希望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因此服务质量的提升对于民宿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我国民宿理论的研究起步晚,文献数量较少。本文将Kano模型与IPA分析进行整合,并将其应用于民宿研究中,确定要素提升的优先权,为民宿服务质量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经济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研究四川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四川省2012—2018年的样本数据,对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农业科技进步的综合发展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发展指数呈现逐...  相似文献   
107.
改革开放以来广佛都市区空间扩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劲  宋茵  胡伟平 《人文地理》2014,29(2):101-107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佛都市区的空间扩展情况进行分析,从1982年的地形图、1995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中提取城镇建设用地和路网数据,从扩展强度、方式和效率等方面对其扩展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测度分析,发现:其建设用地具有扩展强度大、速度快的特点,但土地利用方式不甚合理,具有一定的低度不连续开发现象和较显著的道路沿线开发特征;扩展效率不高,新增用地的集约化程度、人口承载力度和经济产出水平均低于原有用地水平。这种高速、低效和无序的扩展特征表明其快速发展存在蔓延倾向。  相似文献   
108.
随着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田野考古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出巨大的价值。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开发的数字化实验,也成为理论与实践之外,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此前以考古发掘为内容的虚拟仿真工作中往往只能提供某一特定状态下的静态展示,无法全面反映古遗址整体的堆积情况,而据此开发的考古发掘实验中也难以实现对发掘工作过程的模拟。究其原因,三维模型是虚拟仿真工作的核心基础,而传统建模方法一般只能得到模拟建模对象外表面特征的"面模型",却缺失内部数据,因此难以实现对古遗址等内部结构复杂对象的模拟,也难以实现高水平的仿真互动以模拟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体素模型,也称三维栅格模型,是通过三维空间中一系列连续排列的基元矩阵实现对立体对象的表达。这些基元被称为体素,如同海量的像素有序排列可以构成精细的二维图像,当海量的体素如积木般被拼搭起来则可以最大限度还原立体对象的整体特征。近年来,体素模型已开始应用于考古发掘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发。相关工作充分展示出体素模型技术在考古发掘实验领域的技术优势:首先,体素模型可以实现对空间实体由表及里的整体模拟,所以在表达如古遗址等非均质对象复杂的内部结构关系时,在仿真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次,通过对体素单元的编辑,可以实现模型分解、重塑等面模型无法支持的互动操作,从而满足模型根据用户的随机操作实时呈现非预设的高自由度变化的效果。应用体素模型技术,以真实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数据为基础,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开发的"田野考古发掘虚拟仿真实验"通过精细的遗址模型设计与操作设计,实现了对地层堆积情况较为复杂的古代遗址的高准确度模拟以及对于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与技术要点的高仿真度模拟。该实验已经应用于考古文博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作为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补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而该实验通过网络平台向全社会开放,也可成为公众考古宣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9.
为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深化体旅融合的政策,江苏省正积极打造彰显江苏特色的具有创新性的体育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本文基于AISAS模型,以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为支撑,推断影响消费者旅游选择与体验的因素,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江苏省体育旅游产业构建切实可行的市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0.
对文化遗产的虚拟三维实时浏览成为文化遗产展示与宣传的重要手段与主要途径.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数据获取技术的发展,用以表达文化遗产的几何、纹理数据呈几何倍数增长,数据的管理与绘制的调度成为重点研究内容.为此,本研究主要介绍数据的分块技术、空间索引技术与绘制加速技术在交河故城三维模型实时绘制中的应用,通过有效地组织交河故城遗址的三维数据,并在浏览系统中应用绘制加速技术实现在整个范围内的实时高效浏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