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亢鼎铭文与西周土地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亢鼎的年代及其铭文中的疑难文字,分别做了考定与补释。并以此为线索,对周代中期金文中的“贮田”问题重新做了探讨。认为“贮田”之“贮”当读为“赎”,是抵偿、相抵的意思。西周中期还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土地买卖,当时的土地所有制应该称之为王有或国有名义下的贵族所有制。  相似文献   
32.
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要有步骤地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革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自此开始了以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地主所有制为宗旨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到1952年9月,土改工作基本完成,全国约有3亿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去了每年向地主交纳的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这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为以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1949年9月山西建制恢复时,全…  相似文献   
33.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意识是受欧美近代阶级观念和阶级革命运动启发而产生的,基本思想来源是马克思关于阶级或阶级斗争学说,中国传统社会的均平观念也渗透其中,越穷越革命、越富越反动成为20世纪中国社会从事阶级革命的简单法则。20世纪初,中国社会对阶级内涵的理解是肤浅的,互助论对早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意识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阶级斗争应用于中国革命问题上,中国社会不同学派和政派间出现了严重分歧,最终导致革命阵营的分裂。2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者所有制—阶级的阶级理论逐渐形成,并确立为中国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础。阶级斗争史从一开始就被与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分离开来理解,这是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误解,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34.
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并阐明了其内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5.
以法律法规严格地建立交易规则是一切国资改革的核心,无论是竞争性国有资产出售,还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只能在公平透明的游戏规则下行事  相似文献   
36.
当代中国所有制结构变迁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茂 《史学月刊》2002,1(11):123-126
所有制及其结构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乃至于政治制度的基础,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根本性质。所以,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5页)。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伴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迁而跌宕起伏的发展史也证明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因此,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迁的历史经验,对于我国今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辛逸 《史学月刊》2002,8(3):76-80
在人民公社运动的狂潮中诞生的大公社所有制,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来农村的所有制结构和建筑其上的各种经济关系,是当时农村地区“共产风”肆虐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饥荒的制度根源。毛泽东最早觉察到了公社所有制的弊端,领导全党完成了由公社所有制到生产大队所有制,再到生产小队基本所有制所有制变革。大公社所有制的基本特征是“一大二公”和“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8.
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主流问题和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是白寿彝先生近年经常思考的民族问题和封建社会问题中的重点,也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热点。白先生根据历史事实,以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最终提出“越来越团结,越来越友好”的民族关系主流论和“封建土地等级所有制”的全新概念,实现了史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对学术研究和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王世勇 《攀登》2003,22(4):10-13
党的十六大在深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基础上,继承了我们党对传统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实践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问题的理论。报告提出要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并强调要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这一论逆显示了党和政府坚持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政策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它对引导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何伟 《炎黄春秋》2008,(3):22-23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一节中,重申了十六大两个“毫不动摇”,另外加上了两个“平等”,即“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的内容。将两个“平等”作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新格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有之义。但十七大的这些内容执行起来很困难,因为现实存在着所有制的不平等,一是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二是这一规定是从苏联搬来斯大林的两种公有制理论,都规定全民所有制高于集体所有制。一个是国家大法,一个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都把这种不平等的理论置于崇高无尚的地位,很难形成平等保护物权和平等竞争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