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旧本《老乞大》书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乞大》是朝鲜古代的一种汉语教科书。新发现的旧本《老乞大》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本文指出 ,旧本《老乞本》的记载可以明确断定其成书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元代末年 ,同时对书中几个罕见的名词 (“帖里布”、“择钞”等 )加以考证 ,指出亦是元代特有的事物。  相似文献   
172.
金正喜是李氏朝鲜时期极有名望的学者、书画家。他曾来到清朝,与翁方纲、阮元等相结识,其书法创作即收到翁氏等清朝学者的影响。他的书法作品以隶法为根本,又融入篆书、草书之笔势,创作出独具一格的“秋史体”。《临汉镜铭帖》是最能代表他艺术风格的作品,其中的文字在《张迁碑》《曹全碑》、汉代出土帛书、汉印书等处均可找到类似的字形,但又并非全同,其运笔包含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3.
174.
伍小劼 《文献》2023,(1):44-56
学术界目前已确定的《金藏论》文本有11种。除此之外,敦煌遗书中被认为是《灯指因缘经》的斯04336号应为《金藏论》卷五《像缘》部分,BD15631+BD15651+BD15641……+BD15104、甘博一二七共五号文本摘抄自《金藏论》。上述文献为复原《金藏论》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展现了《金藏论》传播和影响的多样方式。  相似文献   
175.
樊堃 《文物天地》2023,(6):36-43
《争座位帖》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法书之一,为历代所宝。由于《争座位帖》真迹约在12世纪初失传,历代学者凭借各类拓本和相关史料,对其流传进行了种种分析和推断。在前贤研究基础上,本文勾陈排比,论证了《争座位帖》真迹从唐至宋元之际的递藏历史;试图还原真迹的版本样貌和特点,并对其中一些关键话题进行推测和解说。  相似文献   
176.
最近吐鲁番发现一枚宣统年间新疆吐鲁番私人商号“福聚成”票帖。此帖长 2 34、宽 1 1 7毫米 ,上方两边成斜角。下方直角。纸呈土黄褐色 ,为极具韧性的藏经纸 (如图 )。  票帖的印刷是在木板或石板上 ,书写好文稿后再经刊工精工雕刻。文字图案为青蓝色。透过强光 ,票帖上方右侧可见四个字体不规则的“福聚成记”水印暗记。帖中心有 1 6个楷体字 ,左为 :“字号”。右为“宣统 年 月 日帖。”中间字有“凭帖取钱文” ,上方横写“福聚成”三大字 ,其下有小字“吐鲁番”。票帖四周印有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何仙姑、蓝…  相似文献   
177.
朋友刘建民送给我一个大部头:《中国山西民间票帖》,由他和另一个学者王雪农先生所著。该书被列入《中国钱币丛书甲种本》,而甲种本为高水平的研究著作,反映的是当代钱币学的研究成果,可见该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8.
阴阳学是明代地方政府常设机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阴阳学的组成人员包括阴阳官和阴阳生,明代设立阴阳户,但阴阳官和阴阳生并非一定出身于阴阳户.阴阳学的主要职能是测日定时,申报地震灾异,占卜婚嫁丧葬、居家出行之吉凶,管理属地民间术士巫师.阴阳学的杂职性质,导致其承担过多的额外事务,但也给阴阳官和阴阳生提供了谋取私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9.
本文是对传世元刻孤本《乐善堂帖》所刻赵孟頫书的书写年代、刻帖者顾信之生卒年的考订,作者同时纠正了以往有关研究文章的谬误。此外,作者还考证出《乐善堂帖》后面的所谓“名贤法帖”实际上是南宋贾似道的门客廖莹中所刻《小世(纟采)堂帖》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0.
中国书法既是记录华夏文明的语言符号载体,又是以线条和结构意境构成的造型视觉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书法名帖一直备受文人雅士的推崇,甚至连尊贵无比的皇帝也视为至宝。唐太宗李世民对“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心仪多年,不惜一切手段据为己有,临终还遗命陪葬。清朝乾隆皇帝对“三希堂”法帖爱不释手,一生临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