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河南漯河市出土魏国货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尧成 《中国钱币》2008,(2):36-36,F0002
2006年7月初,河南省漯河市东南15公里的召陵区召陵镇白庄村,村民在旧房改造时挖出三十余枚战国时期魏国桥足布。此次出土的钱币,有安邑一釿、安邑二釿、梁重釿百当寽、梁重釿五十当寽、梁正尚百当寽等五个品种。现将部分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2.
当代中国与新民主主义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前提。 2006年10月11日,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意义与作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我国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前提。”对于建国以后,毛泽东放弃了自己创立的新民主主义论,否定了自己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结论,抛开了各民主党派共同制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共同纲领》,急于发动社会主义改造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相似文献   
33.
贺玉萍 《中原文物》2008,(3):100-102
万佛山摩崖立佛龛下奉鱼飞天乃为供养天,是北魏佛教汉化过程中特有的文化现象,表现了中原文化对外来佛教神祇的改造与重塑,是地域文化和民俗信仰在石窟造像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34.
《黑龙江史志》2008,(5):F0004
为深化我省监狱体制改革,解决监狱系统在押病犯就医难的问题。2004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位于泰来县的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迁至啥尔滨市.改建为黑龙江省病犯监狱,集中收治监狱系统在押病犯.行使监管改造和疾病治疗的双重职能。  相似文献   
35.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和平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学说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使我国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团结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36.
近年河南许昌地区大规模旧城改造过程中,揭露出大面积古代遗存。遗存中包含大量瓷器残片,其中尤以明代磁州窑类型瓷器最具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7.
清末英国传教士来贵州石门坎传播基督教、办学校、创苗文、改良习俗,兴办公益事业等,对石门坎苗族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以石门坎为中心辐射滇川黔边的特殊文化区域。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石门坎异文化引起国民政府(含地方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多次派人调查和视察此地,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政策对石门坎基督教文化进行改造,通过建立保甲制度和国民党基层党部,开发石门坎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推行民族同化政策。  相似文献   
38.
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2 0世纪 80年代 ,三线建设遗留下来的问题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愈发不协调 ,国家着手对三线建设进行调整改造 ,主要内容与方式是中观和微观的布局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以及一线、三线合作等方面 ;三线调整改造具有布局调整为主与其他方式兼顾、政府扶持与企业自谋出路相结合等特点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过去三线建设遗留问题的矫正 ,是三线地区经济、国防建设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完善  相似文献   
39.
学界对于传统中国城市空间近代转型相对缺乏关注。通过对上海县城的研究发现,在人口压力增加、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恶化及租界示范效应的多重作用下,明清治所城市空间结构不再适用于20世纪初的上海县城,城市空间亟待改造。上海县城市政机构的设立为解决这一需求提供了制度保障与财力支持,故县城得以开展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建设,包括道路、排水、桥梁、码头、义冢迁移、公地改造、市容清理等,以不同以往的空间结构重塑了上海县城。这种因人地关系紧张带来的适应性改善不限于上海一地,而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