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邯郸市龙城小区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配合基建施工,2002年初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在邯郸市龙城小区抢救发掘了战国、汉代及宋金时期的墓葬15座。本文报告了这些墓葬的形制、结构、葬式及随葬品的情况,并对其年代作了分析和推断。  相似文献   
32.
战国秦汉西南边疆思想的区域性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对战国秦汉时期西南边疆思想的区域性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西南边疆开发的战略思想、经济思想和人才思想均表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特征。在战国秦汉时期边疆开拓的战略思想和整体布局中,西南边疆虽然处于从属地位,开发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应急性和随意性,但开发成就显著,这与西南边疆开发策略思想的正确和实施的有效性有密切关系。北南向协济的区域经济思想和以西南本土籍巴蜀人治理西南边疆的人才思想指导下所确定的开发方略和治边措施,就是充分依托战国以来200余年西南北部巴蜀的开发成就和资源,进行西南南部边疆的开发和治理。  相似文献   
33.
2003~2004年,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新乡市火电厂251座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墓葬,出土一批精美的彩绘陶器、大型铁制生活用品、铜器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将墓地分为五期,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为研究中原战国至汉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4.
2006年8月,灵寿县南宅乡青廉村发现一处战国中期青铜器窖藏,出土青铜器14件,包括鼎、豆、壶、甑等,从其器物特征及出土地点分析,这批青铜器当为战国中山国遗物。  相似文献   
35.
《文史博览》2008,(5):30
战国秦汉时期,人们主要还是用竹简木牍来写书写信,所以那时文具盒里所放的文具和现在是大不一样的。 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中,出土了一个小竹笥,里面放着一支套在小竹管内的毛笔,几块墨,一块砚版,一块砚石,一把铜削刀和六块无字木牍,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汉代文具。  相似文献   
36.
燕尾布“忻”字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货币有一品燕尾布面文作“桡比当忻”,背文作“七屡”,形状及铭文如图一所示。它们的出土范围集中在江苏、安徽、浙江、山东西南部等地。黄锡全、吴良宝先生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深入论证,证明这种类型的燕尾布是战国晚期楚国所铸,④他们的意见值得信服。长期以来,“桡比当忻”、“七屡”这几个字考释纷纭不定。现在,  相似文献   
37.
在战国至汉初的考古发现中,常有一种拱桥形的铜片制小件出土。它的基本形态是片状、拱桥形或作磬折形,拱顶常设一钮,无钮者拱顶内缘必有一孔,两端平齐或斜直(攲侧),也有圆隆或做成兽头形的。器表  相似文献   
38.
战国文字所见三晋置县辑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记》等史书中记载的三晋郡县资料比较零碎且少 ,难以窥见其全貌。战国文字中有许多资料直接或间接地表明三晋设置了郡县 ,这为研究三晋郡县制提供了传世文献所见不到的重要史料。本文着重搜集并推考了一批已经公布的战国文字中三晋设置的县邑资料 ,为结合文献进一步研究战国郡县制作了准备 ,同时也证明了《史记》等书记载的三晋地名大都是县名。  相似文献   
39.
谢凌 《四川文物》2004,(3):52-58
弩机是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军事武器之一,它由春秋时楚人发明,至战国后期结构与制造渐趋成熟,秦统一七国后,弩的制作日见完备和精美,再经两汉三国时期的发展得以进一步完善,它是古代军队作战必备之器。  相似文献   
40.
张潇 《华夏考古》2019,(1):94-102
目前学界对战国秦汉时期制陶业的研究多集中在陶窑结构及烧制技术方面,而对制陶工序的讨论较少。文章以民族志材料中陶器生产工序和制陶遗址中遗迹、遗物的功能分区为线索,复原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制陶工序,并进一步讨论了当时陶器生产的专业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