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曲梦晨 《史学集刊》2017,(5):118-128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建立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在近代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中,天皇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之时,美国便已确定对战后日本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而天皇制问题则以其重要性成为对日改造政策中的重要一环。美国政府内部对于战后天皇制问题的观点可分为两种:日本派从短期利益的角度,强调保留天皇对促成投降和占领改造的重要性,主张战后暂时保留天皇并利用天皇部分权力进行占领改造工作;而强硬派则从长期利益的角度,强调天皇的战争责任及其同军国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等危害性,主张战后不利用并废除天皇制。美国确立的战后天皇制政策最终将两派观点相结合,既采纳了日本派暂时保留和利用天皇制的意见,更体现了强硬派所主张的削弱天皇制影响的主张,并在战后改造中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2.
马琳 《民国档案》2017,(2):74-81
西安事变发生后,孔祥熙以国民党中政会成员和代理行政院长、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以及蒋介石亲属的多重身份,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当局内"主战"和"主和"两种对立声音之间充当了一位折冲者,以求在政治、经济的稳定以及蒋介石的安全都不受威胁的情况下,迅速解决事变。  相似文献   
13.
正一、传承高贵,促进社会文明文言文的世界,是一个以"君子"为人生理想的世界。儒学,可以说是君子养成之学。君子,高尚尊贵,才德出众。历代的读书人努力进修,以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省自觉,自尊自胜。中华是文明之邦,礼义廉耻,是古代贵族言行的准则,是孜孜以求的美德,是高贵的象征,是传统文化精神核心价值所在。君子立身处世之道,是"以  相似文献   
14.
余恩  王科社 《丝绸之路》2014,(10):39-42
金塔县小叉庙塔是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一处宗教遗迹。小叉庙塔塔主为道士陈来全,是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三代传人。小叉庙塔产生和陈真人羽化时间大约在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二十八年(1735~1763)。由此推断小叉庙遗址可能是清代早中期全真龙门派在肃州地区传播的一处重要遗迹,对研究全真龙门派在该地区的发展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屏 《沧桑》2014,(6):17-19
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夺取了全国政权,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势力,袁世凯派亲信对各省进行监督和统治。山西是北方重镇,自然首当其冲。金永来晋,插手山西政务,给以阎锡山为首的山西地方派势力造成不小的冲击。金永作为袁氏政府和山西的中间人,通过他的所作所为为我们了解这一时期山西地方派与袁世凯政府的关系提供了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后,日本也在反思、变革。日本在外交、教育、政治、军事、战术上都做出了不小的改变,从中不断收获各种成就。但是用从战争中得到的“经验”,来指导国家的未来,最终给日本带来的却是最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饮食人类学自二战后兴起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20世纪70年代,饮食人类学在美国已颇为流行;而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饮食人类学甚至被喻为“成果丰富、不胜枚举”1。但作为一门学科,饮食人类学在中国还很落后,“其研究内容尚不明确,理论和研究方法等还不成熟”2。饮食人类学作为人类学分支之一,其关心的问题不局限于饮食本身,而是要“阐明人们通过饮食的生产与消费行为生产并实践何种意义,即权利、地位、认同感、对目前以及未来生活的解释、回顾历史等等是通过饮食的生产与消费实践的”3。具体来说,其内容涵盖食物研究、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新感觉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强调主观感觉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它诞生之初,就在日本文坛掀起轩然大波,论争主要围绕新感觉派的创作方法展开。日本新感觉派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过两次影响,第一次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他们较多从文体和创作技法上吸收;第二次是80年代贾平凹、莫言和余华等人的创作,巧妙汲取日本新感觉派的风韵,化入到作品肌髓。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自幼从父学钢琴、小提琴,并开始作曲。1761年起随父、姐往德、法、英、荷等国旅行演出。1769年三度游历意大利各地,演出其所作歌剧。1773年返故乡萨尔斯堡.任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因不满大主教阻挠其社交活动,愤而辞职。此后在贫困处境中,继续写出大量作品。他奠定了近代协奏曲形式,并继海顿之后进一步丰富了交响曲与室内乐的表现力。作品主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交响曲49部(1788年夏所作降E大调、G小调、C大调三部最为名),各种独奏乐器的协奏曲、钢琴奏鸣曲,各种室内乐以及未完成的《追思曲》等。  相似文献   
20.
幕末为挽救农村的危机而由二宫尊德创立的报德运动,在明治维新后持续的农村疲敝中,由他的弟子一直继承下来。特别是在日俄战后的地方改良运动中,报德运动从自发的民间组织的行为变成了内务省主导下的运动,报德思想也成了地方改良运动的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