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凯末尔不但为他的民族赢得了独立,也为土耳其的现代化之路奠定了基础,他赢得了本国人民和世界的尊敬。 老去的西亚病夫 奥斯曼帝国与大清帝国,在近代被称作为西亚、东亚两病夫。这两个老大帝国都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也都曾经尝试过维新变法,以求独立自强,但最终都告失败,陷入了衰败状态之中。为了挽回奥斯曼帝国的颓势,1908年爆发了青年土耳其党人领导的革命,革命胜利后,青年土耳其党拥立70岁的穆罕默德五世为苏丹。  相似文献   
92.
在中国近代严重社会危机背景下出现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寄望于"变法"、维持其统治的幻想。而作为新政理论基础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经历督抚协商联衔会奏、江楚会奏,历时8个多月方才完成,其中清政府督抚们的思想变化可供考察之处甚多。本文着重对《三折》的产生背景及过程进行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93.
傅国涌 《炎黄春秋》2002,(10):48-50
蔡锷(1882-1916),一代名将,因率先举旗“为国民争人格”、推倒袁世凯帝制,而被誉为“再造共和第一人”。他出生之际,正当清朝摇摇欲坠的大变动时代。1897年10月,维新变法运动呼之欲出,年轻的梁启超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前往长沙,出任著名的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不足16岁的少年蔡锷步行350华里,从故乡湖南邵阳走  相似文献   
94.
郑观应(1842—1922)是戊戌变法前承前启后的资产阶级改革派思想家。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他著书立说,倡言变法自强。特别是在成书于甲午战争前后的《盛世危言》五卷本和十四卷本中,他提出了学习西方、变法图强的构想,事实上是对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爱国进步思想家主张学习西方、富强救国思潮的全面总结,并对后来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领袖康有为(1858—1927)等人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5.
余飞 《文史春秋》2008,(12):62-64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谈到他,一般人知道3件事:一个是他儿童时破缸救人的故事,一个是他编著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再就是他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反对者。后人多研究其史学贡献与政治思想,实际上,司马光还拥有诚实正直、廉洁自守的美德,被后人树为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96.
《清史研究》2021,123(1):98-112
作为戊戌维新派的核心人物之一,杨深秀不仅积极上书言事,对变法的实际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还是"围园密谋"的关键参与者。他于戊戌政变前一天所呈的一折一片,主张"借才",与英美日"合邦",奏请派员入圆明园搜金窖等事,导致慈禧对维新派的高度警觉,对政变的发生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刺激作用。新发现的几篇杨深秀佚文,显示了其平衡汉宋的倾向和精于金石考证的特长;其方志学编纂深受戴震影响,在继承传统学问的同时也积极吸纳西学新知,不仅创立了以距离为单位的地理坐标系统,还尝试将"恒星东移"说同传统的星野学说相结合,走在时代前列;其在诗歌方面既宗崇宋诗,又不走硬涩极端,具有博采众长、融冶各家的格局与气度。  相似文献   
97.
郭婕 《史学月刊》2000,(2):48-54
劳乃宣是清末修律中礼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由于他长期在基层做官,更能注意到传统礼教在国人法律心理中的广泛性和持久性。所以在改革法律的重心和程度上,他认为各国法律的起源和分类不同,其变法也不能趋同,应该立足本国国情,因俗治宜,保持各自的特色。劳乃宣关于法律特殊性的认识和主张,如果在清末修律中运用得当,就可以相应地减少清末修律中的盲目性,使新法在吸收旧有法律的基础上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这与超前立法相比,更能保持社会的稳定性,也更符合法律持续性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8.
方学志 《广西地方志》2001,(2):49-50,53
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政治斗争,是宋代是也中国历史一件大事。宋崇宁间(公元1102~1106年),划定元祜党人司马光等为奸党,由徽宗和蔡京手书,多次立石,昭告天下,影响重大。崇宁五年(1106年)出现星变,朝野大震,诏令尽毁党人碑。自是,曾立于京师和各州县的党人碑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99.
维新变法中康有为的创教努力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向中 《史学月刊》2002,(10):52-57
一些主要研究把维新变法中康有为利用孔子、创立孔教的努力仅仅视作是他为推动变法所施用的一个方便法门,或说是实现变法目的的权宜手段,是新内容而旧形式。其实,创教本身也是康有为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除了希冀用孔子这个招牌掩护变法主张、减少变法的阻力外,出于对西方的误读——把宗教发达当成列强致胜的一个根基。他还希望通过宗教的振兴来富强国家。另外,他还乞灵通过和西方列强制定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教律来解决当时的教案问题。维新变法中康有为创立孔教的努力,目标没有实现。适得其反,变法中许多分歧不是来自维新变法本身,反而是围绕孔教问题引起许多无谓的斗争,徒然增加了变法的阻力和难度。  相似文献   
100.
裘毓芳,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江苏无锡人,是我国最早的著名女报人之一,1898年5月11日她与叔父裘廷梁等在家乡创办《无锡白话报》(第五期起改名为《中国官音白话报》),是戊戍变法期间最有影响的白话文报刊,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从内容上看,裘毓芳是《无锡白话报》最主要的撰稿人,她用白话演说《孟子年谱》、班昭的《女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