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公元1900年5月20日深夜,暴雨如注、电闪雷鸣。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凄风苦雨之夜,大清内务府总管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荣禄正忧心如焚地在府内踱来踱去,约一个时辰后,这位重量级的大清权臣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冒雨夜闯储秀宫,向慈禧太后面奏刚刚得到的大清甲级绝密情报。荣禄有何军机大事要在雨夜急禀慈禧老彿爷呢?原来,在两个时辰之前,荣禄的心  相似文献   
42.
正在大清帝国最后10年间,有两个重要的女人是不得不提的,一个是众所周知的慈禧,另一个是则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这两个女人,一是姑姑,一是侄女,都出自叶赫拉那氏,都成为皇后、皇太后,大清帝国后宫的主人,但两者命运却大不相同,慈禧太后不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还享受过甜蜜的爱情,而隆裕虽贵为皇后,却没有光绪皇帝的宠爱,虽是后宫之主,但却受珍妃等人的排斥。宣统皇帝继承大统后,隆裕虽成为皇太后,与小叔子载沣共辅幼帝,却又因革命风起,最后不得已亲手签下退位诏书,成为千古帝制的收场人。  相似文献   
43.
赵佺 《文史天地》2011,(8):28-29
载涛对"马政局顾问"一职的认识,确也反映出他的"平淡天真"。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声终结了爱新觉罗氏"家天下"的局面,清王朝的天潢贵胄由此变成了中华民国的公民。宣统皇帝的七叔载涛作为前朝皇族,自清历经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后人留下了跌宕起伏的人生画卷。  相似文献   
44.
暗杀时代     
清朝末年,革命党人的暗杀活动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恐慌。1905年,革命党人吴樾轰炸出洋考察五大臣后,满洲贵族十分害怕,皇宫内整天如临大敌,慈禧太后除了硬着头皮上朝外,就是领  相似文献   
45.
窦忠如 《纵横》2011,(4):61-64
提及发生在民国17年(1928年)7月的震惊世界的清东陵盗宝案,人们一定不会毫无记忆.众所周知,流氓军阀孙殿英率部盗掘了两座著名皇家陵寝--乾隆皇帝的裕陵与慈禧太后的定东陵.然而,至于选定康熙皇帝景陵作为盗掘的第三个目标,以及在实施盗掘过程中因为泉水四处喷涌而不得不放弃这一段史实则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6.
光绪二十六年(1900),慈禧太后及刚毅等人,企图借助义和团消灭洋人,邀义和团人京。京城秩序大乱,烧杀抢掠,商店及金融机构等遭受巨大损失,中国通商银行北京分行也在劫难逃。五月二十六日(6月22日),该分行遭兵匪抢劫,并被焚毁。六月十六日(7月12日),北京分行襄理钱邦彦在致总行总董、督办函中谈到这次被抢的损失说:“计抢去本行钞票十万两,现银二万八千余两,银元二万五千余两,  相似文献   
47.
清朝自顺治帝入关定鼎北京以来,沿袭明制,吸收融合汉文化,皇家均爱听戏并盛行于宫中。雍正、乾隆年间,国势强盛,文化繁荣,宫廷戏曲演出频繁。虽道咸以来,国势下滑,但国衰而戏不衰。同光两朝,很多王公贵族都痴迷京剧,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更是个嗜戏如命的“戏迷”。  相似文献   
48.
<正>它为何是绝无仅有的中原封建官邸的标本?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内涵?马氏庄园曾经被遗忘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当它以全新的面貌靓丽登场时,其传奇性令世人震惊不已。  相似文献   
49.
历史上的末代状元是清朝光绪甲辰恩科(1904年)的刘春霖。刘春霖之所以被称为“末代状元”,是因为他考中状元后不久,清朝就被推翻了,所以,他仅被派过一次云南的差使。起初,刘春霖参加光绪甲辰的恩科考试时,光绪皇帝已被幽居在了瀛台。考试之后,主考官把选出来的前几名考生的卷子进呈慈禧太后观看。  相似文献   
50.
本文全面介紹"張之洞檔案"中有關别敬、禮單與貢摺等材料,具體說明張之洞支付别敬、贈送禮物與進呈貢品的情況,並由此觀察晚清上層社會的日常生活,觀察晚清上層社會的腐敗速度與程度。本文以極大的篇幅介紹張之洞向慈禧太后進貢,尤其是慈禧太后、光緒帝逃亡西安時期的情況。張之洞雖是清流出身,但到了此時,仍不免須花費很大精力和財力來辦理送禮與進貢;而他的禮物與貢品中,竟有相當部分是書籍與文具,依舊顯露出其書生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