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万历二十六年(1598),秣陵继志斋主人陈邦泰刊行了《重校北西厢记》,同时还刊行了《重校琵琶记》,成为明代戏曲刻书史上的“西伯合刊”本之一.陈邦泰,字大来,秣陵(今南京)人,生平事迹不详.他所经营的继志斋书坊,刻书极多,尤以刊行戏曲等通俗书刊出名①.这本《重校北西厢记》在《西厢记》的版本史上,意义重大,价值甚高,但由于此书仅日本内阁文库有收藏,国内学者难以见识其真面目.业师黄仕忠教授数年前从日本访得此珍贵善本,并将该书照片资料转赠与我,因此,笔者才有幸得以详阅此人间孤本.  相似文献   
72.
国家图书馆所藏《四印斋词卷》为清季词坛领袖王鹏运的早年词稿;该书保存了大量王氏早年词作,但从未进入过研究者视野。据查,该书共录词一百二十九首,其中六十余首未见于王鹏运已刊词集,且有三十六首仅见于此。通过《四印斋词卷》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王鹏运的早年学词道路和交游情况;据该书自序可知,王氏词有七稿九集,独缺甲稿,只是因故没有选出而已。  相似文献   
73.
P.3562V《道教斋醮度亡祈愿文集》是一份道教斋文辑录长卷,此文从所录斋文的形成时间和文书的抄写时间两方面对之进行了断代,认为其中斋文的形成大致从唐玄宗时期一直延续到晚唐和五代初期的归义军时期。这一长时段的形成过程使该文书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此文还对该文书所反映的唐代道教斋事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考察,分析了这一时期道教斋醮活动的内容及特点。  相似文献   
74.
千年的新安     
陈三言 《旅游》2015,(3):122-123
干年的新安是什么?千年的新安是一座峰。披着紫气,长髯飘飘,骑着青牛而来的老子,用一本《道德经》竖起了一座思想的高峰。多少惊世骇俗的灵感火花,在这里陡然变得黯淡无光;多少巍然耸立的思想高地,在这里陡然变成不起眼的丘陵。据说在这里,你不能走得太匆忙,不经意地触动,花草便会抖落一地的思索,乌儿就会中断讲道的殷勤。千年的新安是什么?千年的新安是一把锁。这把锁就锁在雄踞的汉关上。长安到洛阳,一条不能绕行的道,一  相似文献   
75.
在清代,乾嘉学者对书法的态度大都较为冷漠,翁方纲对书法的态度却是"非玩物丧志"的乐此不疲,在其每一处题跋、每一个鉴赏印章都表明他过眼的法书在传承过程中所经历的驿站,牵连着的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记忆。《复初斋文集》是翁方纲最重要著作,其中关乎书法之言虽不多,但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6.
闲话柳湾     
柳湾这地方,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它不再是养心斋里尘封的历史,或是老学究书案上的古玩。哲人眼里它是一部无字的天书,千百年来,人们勉强辨出三两个字;百姓眼里,它则是一轴纯情的小画,三笔两笔,勾出一个世界,稚气无邪地敞开,并无奥秘可言。说读懂了的人很多,说读不懂的人也很多,打算读的人大约更多吧。上世纪80年代初,正值风华正茂的我和五位同学放下沉重的教学担子,趁着暑假秋高气爽的闲暇时光,踏上乐都  相似文献   
77.
本文通过对乾隆时期倦勤斋内饰各个部位所用的五种珍稀木材与今天所要修配的木材同时进行科学检测、对比分析,不仅解决了文物修复中材料界定的现实困难,也改变了靠传统经验来判断木材真伪的方法,用检测与分析的结论澄清了多年来争论不休的关于所谓“老紫檀木”、“老鸡翅木”的一些误传。  相似文献   
78.
在浙江省美丽的富春江畔,坐落着一个古色古香的印刷企业,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处公园,青砖白墙黑筒瓦以及江南园林式布局构成企业院落的独特风格,这就是华宝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华宝斋是洋溢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办文化产业,已使华宝斋些许有些与众不同,然而不仅如此,华宝斋的特别之处还因为它在创办和发展过程当中,海内外华人中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和它联系在一起,它采用独特的制版工艺和传统石印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中华民族濒临失传的优秀古籍得以及时抢救做出独有的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79.
刘铭  徐传武 《民俗研究》2010,(2):104-113
"七七"丧俗是中国传统丧葬风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源头,应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数字七的崇拜和由之而来的儒家的"七虞之礼"。另外,渊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道教的"七七"奠和佛教的"七七"斋对该丧俗的形成亦有重要的影响。三者之间相互融会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而又影响深远的"七七"丧俗。  相似文献   
80.
<(徐世昌年谱>及其编者考论>一文,对年谱编者贺培新之生平及其同徐世昌家族关系作了颇为详尽的考证,不过由于作者未参阅徐世昌所撰的<韬养斋日记>,故就<年谱>本身内容的考察略显不足,尚需补正.<韬养斋日记>学术价值很高,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徐世昌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因其所涉甚广,覆盖了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通过该日记可以考察晚清民国的社会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