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41.
吴锡权 《神州》2011,(6S):43-4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正在逐步融合,逐步改变了以教师、课堂或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相似文献   
142.
《新疆地方志》2021,(4):F0003-F0003
2021年12月27日,《新疆抗日战争志》终评会召开,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魏占海参加并讲话。会议由一级巡视员吐尔地·阿西木主持。《新疆抗日战争志》编纂委员会部分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专家,重点围绕是否坚持正确的"五观",是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篇目结构是否合理,资料是否存真求实、是否合理利用、是否存在缺漏,行文是否严谨规范,是否严格落实相关保密规定要求等对志稿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3.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近代安徽存在明显的南北区域差异,皖人对省域和省属的概念认同不强。在甲午战争、清末新政、辛亥革命、路矿废约运动等政治历史事件推动下,拯救民族危机和建设现代性国家都要求安徽作为一个现代化的行省出现。此时,舆论民间化加速,陈独秀等安徽新式知识分子的活动空间扩大。基于自强和自保的双重诉求,他们创办了《安徽俗话报》、《安徽白话报》等一系列白话报刊。这些具备省属报刊属性的白话报刊,通过对安徽地理空间、历史人物、省属资源的介绍与描述以及与他省对比等多种方式,在分解传统的南北分裂的安徽形象基础上,试图重构一个南北一体的现代化的行省。  相似文献   
144.
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国家对中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中职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但是中职教育的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高。由于中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目前的中职教育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新课改下中职旅游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前言随着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大,中职旅游教学需要培养可以直接上岗的人才,学生可以真正担当导游、旅店管理、景区景点讲解以及旅游交通管理等工作。所以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  相似文献   
145.
在西学东渐史上,利玛窦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国用汉语编写《天主实义》和《交友论》,阐释基督教神学和伦理思想,提出对儒佛的独到分析;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前六卷;并多次译绘汉文世界地图,为中国乃至东亚世界首次完整地展示了世界的面貌。该图见之于明确文字记载的自刻、他人翻刻和摹绘版本多达十余种。笔者根据利玛窦世界地图刊刻和传播的实况,将其版本分为《大瀛全图》与《山海舆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三个系列和木刻本、彩绘绢本两种形式;并就“地圆说”与地球知识、“五大州”与“万国”的概念、西方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介绍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对话等诸多方面,讨论了利氏世界地图中所传送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词汇,指出该图是明清士人理解整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论文还通过熊明遇的《格致草》、熊人霖的《地纬》、王在晋的《海防纂要》以及晚清的《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等,分析了利氏世界地图在晚明至晚清二度本土化的过程,指出该地图在晚清西学知识重建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6.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教师对"学"的意识强化不够、"学"的观念渗透不突出的现状,提出了在教学中强化"学"的意识、渗透"学"的观念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7.
在西方,民族意识是在文艺复兴之后伴随着宗教意识的衰落而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取代宗教意识而成为联结社会成员的主要纽带。随着西方资本的跨国扩张,欧洲民族意识很快演化为极端民族主义——殖民主义。殖民主义利用民族主义的集体性所进行的大规模殖民,使得殖民地民族的意识觉醒,并逐步发展为反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印度后殖民批评家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认为,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是民族主义在当代的两种表现形式,其共同特点就是把“民族”这个范畴本质化而没有认识到其中的构建性质及民族叙事固有的矛盾性。关于民族主义造成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权力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暴力冲突,查特吉在后殖民民族主义研究“三部曲”中已经谈得很多了。本文从民族叙事本身的矛盾性出发,揭示民族叙事在构建统一体的过程中对于差异的忽略,进而审视民族主义如何“复制”了殖民主义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对疆界内的少数群体及妇女构成新的剥削与压迫。  相似文献   
148.
晚清“省”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各省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地方性新政事业的开展,一种立足于一定地域经济文化认同和自身利益的“省”意识开始形成,“本省”成为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封疆大吏乃至部分群众的流行语。“省”意识变化的直接后果,造就了20世纪初的收回路矿利权运动,它兴起的基础就是“本省”这种群体心理和省的利权观念。“省”意识的变化,推动了各省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使地方主义抬头和地方利益的扩大。晚清地方主义既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中出现的政治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思潮。清政府只注意在政治层面上收仔抚之权,加强中央集权,却在“铁路国有”政策的雉行过程中侵犯了各省利益和群众的个人利益,从而造成矛盾激化,加快了自身灭亡。  相似文献   
149.
中央政府失控与南北分裂局面的复杂化、地方意识的增强、文武关系的诡论性演变,以及民族主义在政治中的有意识运用等问题较集中地体现了北伐战争这一民国政治大转折所处的时势语境,本文通过《申报》主笔杨荫杭在北伐前数年写的“时评”探索这些反映时人政治关注的问题,希望能藉此揭示当时的军政格局及时代要求。那时全国局势既然类似历史上的“五代”,也就出现了与五代相近的时代要求——向往统一。第二次直奉战争可视为北洋内部最后一次武力统一的尝试,而其后的“善后会议”则是南北双方各政治力量最后一次和平统一的努力。两次努力的失败促成北洋体系的崩散,后来北伐的渐得人心部分即因其提示了实现全国统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0.
《红楼梦》是旷世悲剧,如同深沉哀婉的交响曲,大大小小的悲剧组成各种错落有致的音符。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悲剧的深层内涵,则必然要探讨曹雪芹及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贾宝玉的悲剧心理和意识。曹雪芹和贾宝玉是类同的,是相通的。其悲剧心理和意识表现在对人生的追寻与感悟,对人世美好事物的深沉眷恋,对罪恶现实的深刻批判,对未来前途的执着追求而又深感彷徨无助。歌赞与批判,眷恋与背弃,希望与绝望矛盾交织。惟其如此,这部出自真情,满含血泪的伟大作品才格外感人至深,富于永恒的思想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