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姜颖 《神州》2014,(3):267-267
<正>一、生产性受众观的提出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是西方后期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英国,任教于澳洲,后又被聘为美国维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教授。他的研究深受英国威廉斯和霍尔的影响,更加关注受众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受众的实践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性受众观"(theproductive audience)。这可谓是一种新型的受众观,即受众能够主动采取游击战术,获取自己的意义,创建自己的文化,从而避免意识形态的俘虏。这种新型受众观不但提高了受众的主体地位,同时赋  相似文献   
22.
民国时期,随着新闻记者地位不断上升以及从业队伍日趋复杂,新闻记者的资格问题逐渐受到新闻界重视,新闻记者资格界定也因各方不同需要而逐渐展开。新闻记者资格界定并不能简单地从"职业化"的角度进行诠释,还应剖析时代、社会、政治环境以及新闻界内部等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国民革命时期新闻记者界定中"革命"因素与职业利益的双重制约,还是其后政治选举时新闻记者资格界定中不同地区新闻界甚至是少数地区新闻界内部对政治权力和利益的争夺,都使新闻记者资格界定掺杂了复杂的政治因素和利益纠葛。  相似文献   
23.
正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应对灾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灾害研究是日本自然科学领域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殊为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东日本大震灾,大地震及震后大海啸造成的惨烈受灾状况,让人类深刻感受到自然的威力。而其后发生的福岛县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更使人们思考灾害中自然的、社会的和人为的诸要素之间的关联。北原糸子主编的《日本灾害史》,是一部通史类的学术性著作,问世于2006年,由以出版学术性著作著称的吉川弘文馆出版。至今数次再印,尤其是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即被重印两次。这既折射出当今日本  相似文献   
24.
20世纪70年代初是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文化艺术和意识形态方面饱受禁锢.电影戏剧停演,绝大多数的文艺性期刊书籍停刊停版,文艺读物极度匮乏,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其枯燥.  相似文献   
25.
征稿启事     
正《中国文化遗产》是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文化遗产领域学术性、知识性期刊。多年来,在服务国家文化遗产中心工作,展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成果,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理理论与方法,普及文化遗产知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是业界具有影响的权威期刊。一、栏目及定位1.聚焦:围绕文化遗产领域具有全局性的工作、年度和阶段性重点工作、或者受到普遍关注的文化遗产保护热点、焦点问题等,专题筹划,刊发系列文章,进行集中深度阐述。2.理论与探索:开展文化遗产领域前沿问题和基础问题学术探讨,推进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依托具体案例与实践,展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理论思考、经验总结以及新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等;关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管理、监测的新理念、新手段、新认识。  相似文献   
26.
在人社会学科领域,学术规范问题近来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原因是在如潮涌般出版的着作和刊物中,学术“失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记得在一次研究生导师座谈会上,有位理科教授对某些人社科学论着之多感到惊异,表示科学术着作的水平很难评判。我冒昧发言,认为人社会学科研究成果水平的监定也有明确的标尺,和理科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7.
菲戈 《世界》2006,(6):67-68
为了说服自己相信自己的各种愚蠢的行为,我们编织了层层叠叠的意识形态,它们不断被毁坏、覆盖、再生、增殖。  相似文献   
28.
邓拓的青史情结与忠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炎黄春秋》2006,(7):45-49
邓拓自幼浸染于儒家传统文化中,自然就把生命的超越之路定在对历史正义的追寻中,而不是定在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中。个体如何面对青史的问题,对邓拓而言,同时也是个体如何面对自我的问题。儒家文化之外,邓拓还深受苏俄式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作为一名现代志士,他继承儒家文化关注现实人生、关注历史正义观念的同时,又扬弃了儒家文化与时代不相契合的传统意识形态内涵,而代之以马列主义。这样,他对历史正义的追求,就落实为对马列主义的忠诚。他忠诚于马列主义,往往又把革命组织、革命领袖认同为马列主义的化身、历史正义的化身,这样,当革命自上而下出现“左”的偏差、邓拓本人忠信见疑的时候,他心中便总是充满个体生命被抛出历史正义事业之外、难以实现生命超越性追求的焦虑。当他对革命自身的失误作出反思的时候,他只可能站在革命主体一员的位置上,对思想方法等问题作出反思、批评;不可能跳到党派之外质问领袖、质问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当外部环境异常残酷的时候,他只能选择以自己的尸骸去填充自我生命与历史理性之间的鸿沟,而不是去质问这种历史理性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9.
《福建史志》2006,(3):F0002-F0002,3,4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第46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公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关于地方志工作的全国性法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和“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立法工作”的精神,对于实现依法修志,建立地方志工作长效机制,保证地方志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用《地方志工作条例》来规范修志工作,精心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推动方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本刊现全文特载该条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30.
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东波 《史学集刊》2006,44(4):138-143
作为世界历史叙事的一种范式,现代化理论不仅体现了一种历史观,也展示了其意识形态的特质。现代化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解释功能、压制宣传功能、整合和激发功能以及合法化功能,这些功能使世界历史叙事充斥着偏见与“公允”、“真理”与权力、压制与整合等悖论。这种悖论在历史观层面,则凸显为现代化的“历史观”和历史观的“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张力。只有克服二者之间的张力,才能超越现代化的“历史观”的局限,才能使历史观的“现代化”成为一种世界历史叙事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