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梅园石是宁波地区使用历史悠久的石材,早在西晋时期就已经开发,由于其加工性能优良而被广泛用于建筑构件及石刻雕塑。梅园石质文物由于多处于露天展示状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病害状况较严重。为对梅园石质文物进行保护,本工作选取庆安会馆、东钱湖石刻群等几个代表性文物点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岩矿检测,得知梅园石属于凝灰质砂岩,孔隙率较大。宁波地区梅园石质文物主要病害类型有生物病害、风化、机械损伤、表面污染物沉积等,与石材性质、用途及保存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通过此次研究,形成了初步的保护策略,为后续保护材料及保护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对河南博物院收藏明清时期的印章加以论述考证,概括它们各时期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103.
祁连多美石     
杨牧  林染 《丝绸之路》2006,(5):48-50
翻开林染寄来的《酒泉奇石》画册,眼睛就大了,惊异和艳羡,贪婪地落在画页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道奇妙的彩纹上。  相似文献   
104.
大足石刻宣传涉及大足石刻在世界、全国的影响及知名度,更涉及大足旅游业的兴衰起伏和对大足经济的影响。现就大足石刻的宣传谈谈初浅意见,供关心大足石刻与大足旅游事业发展的领导及志士仁人参考。  相似文献   
105.
正定隆兴寺内龙纹碑首的雕刻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正定隆兴寺内保存的刻立于隋、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5通较典型的雕龙碑首碑刻,分别介绍了其雕龙碑首的造型特点、装饰手法和雕刻技法,通过分析比较,对不同时代雕龙碑首的变化规律做了初步的归纳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6.
2012年12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310国道建设工程,在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东北发掘一座小型墓葬(编号C8M2249),墓中出土的画像石枕和盘龙石砚盖非常少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出土器物判断墓葬的年代为东汉中晚期.石砚盖上的盘龙画像具有辟邪与招致钱财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清代早期是福建寿山石雕刻艺术发展的高峰,涌现出多位才华横溢、技艺卓绝的雕刻大师,周彬即其中一位杰出代表。周彬擅长多种风格题材的作品雕制,举凡圆雕人物、文房器具、印纽等,无所不精。其人物作品深受吴彬绘画的影响,形神兼备;文房器具典雅精绝,尤其是浅刻纹饰的使用,更是出神入化,对后代寿山石雕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的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08.
吕卓彦 《风景名胜》2021,(5):0223-0224
本文主要通过对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的建筑遗迹分析,对新石器时代的建筑装饰基本形态以及特征做了探究。中国原始建筑始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更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中主要以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建筑以及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建筑为例,研究了原始社会的建筑装饰形态,深入探索了中国古建筑装饰艺术文明的起源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9.
党的二十大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部署。1999年,大足石刻以同时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项标准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拥有较好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但文旅融合的纵深发展与消费需求多元化,对文旅资源合理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世界文化遗产视阈下,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大足石刻为研究对象,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探索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10.
针对曹锦炎先生的《“上相邦鑈”考》和李学勤先生的《“腍”字与真山楚官玺》两文,对苏州真山D1号战国墓出土的“上相邦鑈”印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曹锦炎先生对“上相邦鑈”的释读是可信的,但其来源是春申君在公元前241年担任攻秦五国联军的具体负责人时的权力信物,“上相邦”即“总相邦”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