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王丰 《文史博览》2010,(3):25-26
<正>大陆解放之后,蒋介石有很深的厦门情结。每次视察金门,蒋介石总喜欢以高倍望远镜远眺对岸的厦门。引人好奇的是,当他看着隔海的厦门民居、军事设施,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这确实值得一探究竟。蒋介石的厦门情结有多深?不妨可以从真实的官方档案,寻觅到若干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32.
张爱斌 《江淮文史》2006,(4):149-154
年近九旬的方志平女士,是一位心慈面善、精神矍铄的教育家。她外中和而内刚介,修养得力于儒教而操守近墨家,旧学根底深湛且锐意创新学。尤其她那一腔拳拳爱国热忱和报国之情,更是令人敬佩。她在台湾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寒来暑往,凝炼成一个坚不可摧的爱国情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就竭力要求回乡探亲祭祖,面对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她大声疾呼:“我的根在大陆,在安徽,在安庆,在桐城派的故乡桐城。方苞是我的先祖,我要回乡祭祖访亲,天经地义!”她道出了广大台湾同胞的心声,影响深远,一时传为美谈。出身桐城世家方志平女士祖籍安徽桐城,是桐城…  相似文献   
33.
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名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现更名为中山市)。本文介绍了孙中山和组建中国第一支空军队伍的杨仙逸的革命情谊。谨以此文纪念中山先生诞生140周年。  相似文献   
34.
义和团运动时期慈禧太后心态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戌政变后,慈禧心中的“仇洋”情结不断膨胀,终于完全外化为其思想主流,并在一段时间内支配着她的行动。她一手导演的“宣战”闹剧,实质上是“己亥建储”的继续,是她在极度膨胀的权力欲望的驱使下、为实现“废立”而设计的“短、平、快”战术。慈禧于“宣战”五天后表示:由于义和团在京城“蔓延已遍”。“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其实清廷利用义和团、对外主战的内外政策并无实质性的改变。北京失陷后、她立即撕下虚伪的面具,把“肇祸”的责任全部推给义和团。同时把“纵容拳匪,启衅友邦”的责任推给了“首祸王大臣”。  相似文献   
35.
曹玉柱 《神州》2014,(6):205-205
中国画走的是一条独特、异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之路,是我国的精粹,这是我国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本文主要对中国画的山水情结进行了探讨,从正确处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山水空间观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山水空间观。  相似文献   
36.
季奕 《神州》2014,(12):21-22
本文通过对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张爱玲个人的成长经历、父亲在她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母性形象的缺失这些角度,借用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尝试分析《心经》中许小寒与许峰仪不伦之恋产生的原因,展现父爱在女性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家庭完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苗族文人龙绍讷出身贵州世袭土司之家,凭借其对土司专治内幕的了解,本着“歌生民病”的救世心情,创作出以揭露黎平黑暗吏治为主要内容的《黎平竹枝辞》,语调或委婉或辛辣,但都代表着龙氏的忧民情结。  相似文献   
38.
软禁下的民族情结1955年,因部属所谓共谍案,一代抗日名将孙立人被软禁,直至1988年才解禁,成了第二个张学良。蒋介石逝世后,后辈准备替他申冤,  相似文献   
39.
张峥 《神州》2011,(26):11
现代小说的创作中流贯着一脉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传统,这一风格的小说清新舒缓,意境唯美,带给读者一种"水性"的感受。作为散文化小说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其小说中的水性体现在作者对水的特殊依恋,被称为"恋水情结"。《受戒》是其"恋水情结"体现较为明显的一部作品,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0.
情结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依恋,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思维偏向。"西北情结"是国史中一个发端悠久、影响深远的历史情结,即对西北广博历史背景和深厚文化积淀的情感纠葛、执著眷顾。秦汉以降,每逢国祚不宁或朝纲兴替,如宋室南迁之后、明清易代之际、近代内忧外患之时,国人常常抚今思远、吊古怀旧,追念立国西北而抚柔天下之盛景。这种不时被国人唤醒的西北情结,追根溯源,实乃萌动于远古历史传说,滥觞于商周青铜文化,生成于秦汉帝国构造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